21日,海底撈發布了壹份《盈利警告》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2021年的凈虧損預期將達到38億元到45億元。這也是海底撈自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曾經的“火鍋界天花板”怎麽突然不香了?作為壹個頂級吃貨,最近幾年也不再光顧這個火鍋界的天花板,究竟為何。下面是我自己的壹點看法。分享給大家。
打工人吃不起海底撈
說到底,我是真吃不起了。對於這壹點,像我這樣的頂級吃貨簡直是晴天霹靂,前些年我和小夥伴三人吃600元,最近壹次我和男友去吃,兩人花了600多。我媽直罵我敗家。我心想,真不賴我啊。最直觀的就是海底撈的菜品,對比 2020 年與 2021 年海底撈的菜單,多數菜品價格都有 1-3 元的上調。如半份椒香腰花由原先的 19 元漲到了 22 元,半份青筍由 10 元漲到了 12 元。壹個菜漲壹點不容易發現,同樣的菜吃下來,才發現比之前貴了。
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
最近幾年疫情的原因,經濟也有所受影響。老百姓對於消費呈現出緊縮的狀態。那麽,對於吃上就會變得更加理智。畢竟手裏的錢不好掙啊,要花費的東西多了又多。不能隨時的大手大腳那樣。
?餐飲市場多元化?
現在的新派餐廳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煎炒烹炸的飯菜,哪壹家都有自己的絕活特色。消費者對於口味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而對於“海底撈”的套路式服務,大家已經審美疲勞、見怪不怪了。市場還是那個市場,但是元素多了,就會造成人們眼花繚亂, 可選性更高。比如,現在超火的麻辣燙、烤肉、小串味道都能夠滿足消費者口感上的新鮮。
同行競爭激烈
我覺得這壹點是最重要的影響。在海底撈深陷泥沼的時候,火鍋賽道卻在資本的加持下擁擠不堪。
IDG資本、嘉禦基金、天圖投資、黑蟻資本、番茄資本等投資機構正在加速投資火鍋賽道。譚鴨血、湊湊、周師兄等新興品牌不斷分割著海底撈的統治腹地。天眼查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42萬家火鍋及相關企業,僅在2021年就新增超過7.5萬家火鍋及相關企業,今年以來已新增3000余家火鍋相關企業。粵式火鍋撈王、主打中式海鮮火鍋的七欣天也相繼宣布開啟上市之路,準備“沖刺中國火鍋第三股”。
?疫情影響
不得不說,這個原因還是最直接的影響。疫情反復,餐廳本身就存在著聚集人的特征。壹旦疫情又有了新的變化,像海底撈這種餐飲就面臨著隨時關門,等著疫情恢復。而且家人壹般都會加強防護意識,盡量不要到公***場合就餐。那麽,去海底撈吃飯的人肯定會減少的。
內部決策也是影響之壹
疫情後,受租金紅利等因素的影響海底撈掀起了壹波“開店潮”。2020年海底撈新增門店544家,全球總門店數來到1298家,是2019年新開門店數的近1.8倍。因疫情出現的市場紅利期是壹個危險的機遇,有可能搏壹搏“單車變摩托”,也有可能“壹夜回到解放前”。
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在2021年底前關停300家左右流量較低、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門店,在業績預告中,這筆損失與餐廳經營業績下滑帶來的影響超過33億。從“開店潮”到“閉店潮”張勇坦承這都是自己的決策失誤。
所以,綜上所述,我就不再去吃海底撈。那麽我們平時如果饞火鍋了,怎麽辦!
妳可以自己準備啊,親。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在家裏涮火鍋,羊肉買100-200之間就夠了,多了也吃不了。菜嗎,想買啥買啥。而且在家吃,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