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晶體通常沿C軸呈短柱狀,為{110}、{100}、{001}和{021}的集合體,常為粒狀集合體。顏色為橄欖綠,富鎂較淺,常帶黃色調,富鐵較深,經不同程度蝕變後呈黃色、褐色或紅色。玻璃光澤、斷口油脂光澤。沿著{010}卵裂中等或不完全。硬度6 ~ 7,相對密度3.3 ~ 4.4,隨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圖13-1橄欖石光學取向圖
光學特征片無色,突起高,平行消光,有時呈環狀結構,孿晶少見。正交偏振之間有很強的雙折射,二階幹涉色達到三階的底部;延展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光學符號與鐵含量有關。鐵較少的那些具有正的光學性質和大的光軸角度。隨著鐵含量的增加,光軸角可達90°。如果鐵含量繼續增加,就會轉化為負的光學性質,其光軸角相當大(總是接近90°),所以在垂直於光軸角的幹涉圖中,黑臂類似於壹個直臂。光學方向如圖13-1所示。
鑒定特征呈顆粒狀,自形少見;特征橄欖綠,玻璃光澤,可見明顯的重影現象;正常腐蝕變成蛇紋石、透閃石、滑石、皂石、石棉礦、碳酸鹽礦物等。非各向同性體,高度擡高,表面粗糙明顯;{010}和{100}解理不完全,裂紋發育。孿晶很少見;ⅱ級端-ⅲ級幹涉色;平行消光;延展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雙軸晶體,(+) 2v = 85 ~ 90,(-) 2v = 50。正光或負光,多色為弱黃綠色;折射率1.654 ~ 1.690 (0.020),雙折射0.035 ~ 0.038,密度3.34(+0.14,-0.07)g/cm3;硬度為6-7;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壹群不完美的乳溝。
產狀和其他橄欖石是構成上地幔的主要礦物,也是隕石和月光石的主要礦物成分。作為主要造巖礦物,主要賦存於含不飽和二氧化矽的基性巖和超基性巖中,壹般不與應時同時出現。鎂橄欖石也產於鎂夕卡巖中。橄欖石性質不穩定,在受熱液體作用下變成蛇紋石,所以很少出現在變質巖和沈積巖中。
過去橄欖石的產地在紅海的紮巴爾加德島附近,“橄欖石”這個名字也和這個地方的名字有關。然而,目前礦業市場上的橄欖石主要來自緬甸、美國和中國。中國河北是世界橄欖石的重要產地,東北黑龍江省也有商業產區。
透明、明亮、無瑕疵的橄欖石晶體可以作為寶石。古埃及人在公元前就使用橄欖石作為首飾,德國科隆的古老教堂也鑲嵌著優質的橄欖石寶石。橄欖石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特色寶石之壹。
作為壹種寶石,橄欖石的價格不僅與綠色的深淺有關,有時候它的粒度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橄欖石的原料裂紋多,能磨大寶石的原料少,寶石的產量低,所以做工質量也是影響價格的壹個因素。橄欖石硬度適中,不能大量放在壹起,否則棱角會被磨圓,影響美觀和價格。
類似橄欖石的寶石還有很多,如綠色碧璽、綠色綠柱石、綠色祖母綠等。,但市面上冒充橄欖石的玻璃往往只有壹種。橄欖石和玻璃的區別,可以從橄欖石明顯的“雙影”看出,而玻璃則沒有;有時在橄欖石中可以看到結晶包裹體,但在玻璃中只有氣泡。評價橄欖石的關鍵是顏色深而純,無裂紋,顆粒大。
晶體光學實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