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羊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羊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頭尾部分:?

1、頭 皮少肉多,可用來醬、扒、煮?

2、尾 綿羊尾多遊,用來爆、炒、氽等;山羊尾基本是皮,壹般不用。?

前腿部位:?

3、前腿 胸部肉適宜燒、扒;其他的肉多筋,只適宜燒、燉、醬、煮等。?

4、頸肉 肉質較老,夾有細筋,可用於紅燒、煮、醬、燉及制餡。?

5、前腱子 肉老而脆,肉中夾筋,適宜醬、燉、燒等。?

腹背部位:?

6、脊背 外脊肉可用來涮、烤、溜、爆、炒、煎等;裏脊肉是羊身上最嫩的兩條肉,外有少許的筋膜包住,去掉膜筋後用途與外脊相同。?

7、肋條 無筋,肥瘦兼有,適宜涮、烤、炒、爆、燒、燜、扒等。?

8、胸脯、腰窩 胸脯肉質肥多瘦少,用於烤、爆、炒、燒、燜等;腰窩肉質老,質量較差,適宜醬、燒、燉等。?

後腿部位:?

9、後腿 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很廣。(小百貨語:差不多什麽都行。)?

10、後腱子 肉質和用途與前腱子(5)相同。?

1、脖頸即脖頸肉。質地老,筋多,韌性大。適於燒、燉及制餡。?

2、上腦位於脖頸後、脊骨兩側、肋條前。質地較嫩,適於溜、炒、氽等。?

3、肋條即連著肋骨的肉。外覆壹層層薄膜,肥瘦很合,質地松軟。適於扒、燒、燜和制餡等。?

4、哈利巴包著前腿上端棒子骨的肉。筋肉相連,質地較老,適於燉、燜、燒 等。?

5、外脊脊骨兩側的肉。纖維細短,質地軟嫩。適於溜、炒、煎、爆等。?

6、胸口脖頸下、兩前腿間。肥多瘦少,無筋。適於燒、燜、扒等。?

7、裏脊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纖維細長,質地軟嫩。適於溜、炒、炸、煎等。?

8、三岔脊椎骨後端,羊尾前端。有壹層夾筋,肥瘦各半。適於炒、爆等。?

9、磨檔即尾下臀部上的肉。質地松軟,適於爆、炒、炸、烤等。?

10、黃瓜條(包括底板)磨檔前端,三岔下端。質地較老,適於炸、爆等。?

11、腰窩後腹部,後腿前。肥瘦夾雜,有筋膜。適於燉、扒等。?

12、腱子前後腿上的肉胡,前腿上的稱前錘子,後腿上的稱腱子。肉中夾筋 ,筋肉相連,適於醬制。?

13、羊尾綿羊尾全是脂肪,肥嫩濃香,膻味較重,適於炸和拔絲。

羊是羊亞科的統稱,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是人類的家畜之壹。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是羊毛的主要來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國主要飼養山羊和綿羊。

羊又稱為綿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原為北半球山地的產物,與山羊有親緣關系;不同之處在於體形較胖,身體豐滿,體毛綿密。頭短。雄獸有螺旋狀的大角,雌獸沒有角或僅有細小的角。

波爾山羊: 是壹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山東、陜西、山西、四川、廣西、廣東、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後引進了壹些波爾山羊,並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周邊地區和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波爾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並在頸部 存有壹條紅色毛帶。 波爾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腿短,四肢強健, 後軀豐滿,肌肉多。性成熟早,四季發情。繁殖力強,壹般兩年可產三胎。羔羊生長發育快,有良好的生長率和高產肉能力,采食力強,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肉用山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