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管理的本意是“擺脫地方對行政執法工作 的幹擾” 。十年來 ,行政執法工作也確實較以前要順利些 , 但這並不是因為“垂管”而產生的直接效果,主要是由於國家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以及政府對打假治劣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全體質監衛士的勵精圖治所產生的。
機構改革進行到今天,總管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工作,我認為省以下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已沒有垂直管理的必要。
壹,垂直管理不利於基層質量技術監督各項工作的開展。
首先,妳再垂直管理 , 哪怕歸總理直接指揮 , 也逃脫不了“縣官不如現管”的命運 ! 基層質監部門的基礎性設施項目建設全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因為土地的使用以及所需資金的來源根本就不是“垂管”部門能解決的,相反,相當壹部分省市級質監局亂舞“垂管”之鞭,大肆克扣市、縣(區)級質監局的人頭經費和其他費用,嚴重地制約了基層質監事業的發展。另外,省、市兩級質監部門的管理水平較低,省局官員素質差,水平普遍低,難以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市局領導輪換快,用某位領導的話說:“拍胸脯保證,拍腦袋決定,出了事拍屁股走人,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可以說質監系統將這句話發揮的淋漓盡致。此外,質監部門工作的唯壹目標就是經濟指標的完成,也就是說質監部門的工作完全就是收費,大大遠離了質量技術監督的本意。 更可悲的是,盡管每年要收好多的錢,但並未見到上級對各級直屬技術機構進行大的資金註入,包括辦公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力量的加強,檢測能力的培養等等,總之人才缺乏,能力薄弱,浪費嚴重,工作形式化。技術監督就得靠技術,有毒奶粉檢測不出到底是哪種含量超標,這就是例子。
二,垂直管理也未給基層質監部門的職工帶來多少優惠,相反,還大大降低了職工的待遇。
1,職工的福利跟不上地方水平,這主要是由於這條線的總局與省局本身就窮,財政撥款又非常有限以及不善於科學管理所致。當中再夾個地、市級質監局這壹“吸血鬼”,省以上主管部門給縣、區級基層質監局的各種撥款,通過“吸血鬼”壹吸,就所剩無幾了。垂管前,基層質監局雖然也窮,但到了年終,地方政府總還得要增加財政撥款以解決職工福利,與地方同級機構職工的待遇水平基本保持壹致。而現在呢,因妳已被垂管了,所以,地方就不會再給妳增加財政撥款,哪怕是壹分錢,地方政府都覺得是白撥。2,職工的職務級別待遇難以解決。因為是直管,啥都由上級說了算,基層壹有職位空缺,都是上級采取下派方式進行占編以解決上級領導身邊同誌的切身利益。地、市級的科員,通過下派等方式,壹般在三、五年就能混個副科長、科長或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而基層局公務員的職務職位長期得不到提升,甚至到退休都還是個科員級別。如果不是直管的原因,早就解決了基層局具有二十多年工齡同誌的職務職位級別待遇問題。3,職工的津貼標準比地方還低,同時不能按時發放。 地方政府部門的公務員已經連續兩年領取了津補貼。4,十年了,執法服裝搞不起來,壹個地方壹個版本,舉國上下獨質監壹家,不如取消。
三、出路。很簡單——技術
質量技術監督的根本是技術,出路更是技術,沒有技術,妳檢測啥?沒有技術,妳監督啥?沒有技術,妳穿著制服臭美啥?逢年過節背個手在超市裏逛壹圈,就能知道哪個是真貨,哪個不合格了。妳火眼金睛啊?這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工商質監取消垂直,包括合並等等,這個事對工商沒什麽大不了,全世界都有工商,而質監,可謂地位岌岌可危。弄不好要取消,因為產品的檢驗,如果全部依靠中介機構來委托的話,要質監部門還幹什麽?強有力的技術力量和高素質的檢測人員,才是質量技術監督發展下去最大保障!如果質監部門還將工作方向定在如何的收費上,那麽廣大質監戰線的同仁,我想48號文與工商質監合並等問題已經沒有什麽再考慮的意義了,等著解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