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熱用什麽藥好?
1,安宮牛黃丸
成分:牛黃、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姜黃和冰片。
性狀:本品為黃橙色至紅褐色的大蜜丸或有金被的大蜜丸,除金被外,為黃橙色至紅褐色;氣又香又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發熱、邪入心包、熱性驚厥、譫妄;中風昏迷、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和敗血癥。
2.龍膽瀉肝湯
包括龍膽草、梔子、黃芩、木通、澤瀉、車前子、柴胡、甘草、當歸和生地。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丸劑,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能:清肝膽實火,清肝經濕熱。
3.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利濕,散結止痛。
主治:大腸濕熱引起的痢疾,表現為大便帶膿帶血,腹痛墜下,急性腹瀉後出現嚴重腹瀉。
用法用量:口服,壹次6g,壹日三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為君藥。黃芩、黃柏加強黃連的清熱燥濕作用,* * *為臣藥。白芍、當歸和用於止痛的血;延胡索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散結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也作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調和中焦,調和藥性。諸藥合用,起到清熱利濕、散結止痛的作用。
4.牛黃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上火、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
用法與用量:口服。大蜜丸1丸壹次,每日2-3次。
藥性分析:方中的牛黃味苦、涼,入肝、心經,長於清熱、涼心、解毒,故為主藥。石膏粉味辛能散,氣寒能清熱,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黃芩味苦寒,清熱利濕,瀉火解毒;苦寒消退,清熱瀉火,通便,* * *為輔藥。雄黃和冰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桔梗味微苦,入肺經,宣肺利咽,* * *為佐藥。甘草味甘、平,為調和諸藥之藥。諸藥合用,起到清熱解毒,瀉火的作用。
2.濕熱怎麽調理?
濕邪侵入人體,多由氣候潮濕、雨中涉水、霧露受傷、水中工作、長期生活在濕地等原因引起。有網友說總覺得臉上油膩,大便也總是很臟。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濕熱內蘊造成的,那麽濕熱內蘊應該如何調整呢?
專家建議,濕熱的朋友要多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食物,平時也要避免暴飲暴食。建議薏苡仁、茵陳、木通、茯苓、車前子、澤瀉、白芍、知母、甘草水煎服。
濕熱含有什麽中成藥?文中邊肖整理了幾個治療濕熱的中成藥。如果有濕熱的癥狀,壹定要按照醫生的指示及時服藥,這樣才能更快的把病治好。
3.濕熱吃什麽?
1,枇杷
其果及葉可入藥,枇杷味苦,性平。歸脾、肺、肝經。具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咳嗽痰粘,不易咳出,以及胃熱、口渴、嘔吐等。
2.芹菜
能清肝熱,養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活血、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濕熱體質的人,熱盛,胃口不好,疲乏無力,可以常吃。
3.薏苡仁
清熱利濕、祛風濕、利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肌痙、濕痹、水腫、肺萎縮、肺膿腫、咳喘膿血、咽喉腫痛、癰腫熱淋。
4.黃瓜
黃瓜味甘、甜、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清熱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痛、眼睛灼痛、燒傷。還有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