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本六年年底成功
葉利蓉是中國養青蛙第壹人。這位開化縣楊林鎮川南新村73歲的農民,十幾年來壹直在研究和探索石蛙的人工養殖技術,先後投入1萬元,克服重重困難,終於首次成功飼養青蛙。“我真的在戶外飼養石蛙。這水是從山上水庫抽取的山泉水。石蛙白天藏在裂縫裏。要到晚上才能看到。”10 10月21日,在開化縣石蛙苗木基地,葉利蓉告訴我們,為了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飼養石蛙,他的農場不僅在水池的四周和中間修建了“人造地”,還搬來鵝卵石建造人工洞穴,供石蛙居住,同時在水池上搭建了鋼棚,種上絲瓜和南瓜遮蔭。
目前,他的農場擁有500公斤的商品蛙和1000多對養殖蛙。“我壹年只賣20多萬只蝌蚪,壹只壹元。”葉利蓉說,生態環境養育石蛙。這些青蛙只在4-5月產卵,壹年只孵化20-30萬只蝌蚪。七八月份氣溫高的時候,孵化會比較困難。
葉利蓉在四月開始養石蛙,1996。當時他花了2000元從抓石蛙的村民手中買了20對養殖青蛙,半個月後就餓死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投資8萬多元買下了石蛙,進行仿生態養殖,但還是血本無歸。到1999年底,葉利蓉養了50多公斤石蛙,最後有幾只活了下來。看到這個奇跡,他立即買了300只給石蛙試壹試,但其中很大壹部分死了。直到2002年夏天,葉利蓉才徹底走出孵化、繁殖、變態、死亡的怪圈,石蛙的孵化率和變態率達到80%以上。在支付了六年的“學費”後,葉利蓉成功地飼養了青蛙。
2003年,他在村裏租了15畝地,投資50萬元建起了“開化縣石蛙研究所”。每年,葉利蓉養青蛙的收入已達890萬元。
水質技術是關鍵。
“養石蛙,水質第壹,技術第二。”總結十幾年的養蛙經驗,葉利蓉分析,現在他的石蛙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相對來說,提高石蛙的水質最重要。因為他家養殖場的水源是山上的水庫,有時候受水庫水質的影響,每年都有壹些蝌蚪青蛙死掉,損失2萬元。此外,將石蛙養在露天池塘中需要防止天敵,如老鼠、鳥和蛇。
在江山市峽口鎮下南村大石前的山泉谷石蛙農場,我們看到80個水池裏有各種各樣的青蛙、幼蛙和蝌蚪。農場主任華輝向幾位前來取經的江西農民介紹石蛙的養殖情況。"整個青蛙養殖場有10,000只石蛙和20,000只蝌蚪."華輝說。
2007年,華輝轉讓了在集鎮開的網吧,在深山裏養大了石蛙。這個依山傍水而建的農場占地5畝,投資50多萬元。他說:“我從浙江大學學到了我的青蛙養殖技術。壹開始壹年投資20多萬。預計兩年就能收回成本,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2009年4月,他的200對繁殖蛙繁殖了1000多只蝌蚪,但大量死亡,只有1000只存活。
“當時這主要是因為技術失敗。小蝌蚪容易生病,吃得太多或吃不幹凈的水容易患腸胃炎和爛鰓病。”華輝經過多次探索,終於掌握了技術。為了防止蝌蚪生病,他經常在夏天給水池換水,給蝌蚪餵牛奶,使他們長得強壯。因為當石蛙還是壹只蝌蚪時,他必須經歷壹個關鍵的“蛻變”,才能成為小石蛙。這時,
1/2
異常蛙15到20天不吃東西。所以,養好蝌蚪很重要。華輝說,只要我們掌握技術,選擇合適的環境,養石蛙還是會成功的。
堅持三年見效益
“養石蛙經濟效益還是挺好的,我現在的商品蛙還是舍不得賣。”葉利蓉說,現在每公斤石蛙的價格從280元到300元,春節期間將賣400元。他通常飼養石蛙三年,然後挑出強壯的來飼養青蛙。現在壹對養殖青蛙的價格是300元。他今年養青蛙的收入已達40萬元。
“這幾年來參觀學習技術的人不少。去年有十幾個人來學技術。”葉利蓉免費參觀,三天技術學習每人收費3500元。今年,來自江西、四川、安徽和河南的60多名農民前來參觀和學習技術。
"如果農民想成功飼養石蛙,關鍵是要堅持."葉利蓉說,在石蛙,壹個農戶養1畝地,可以引進50對青蛙,成本是1.5萬元。加上生態站點建設,總投資33萬余元。壹般來說,壹只蝌蚪長到三兩只需要三年時間,之後每年就能賺3萬元。他分析說,很多農民養石蛙失敗,關鍵是他們沒有堅持下來。有些人目光短淺,不可能第二年就看到效益。有的壹遇到挫折就放棄,導致資金和商機流失。
“在室內遊泳池中飼養石蛙可以在短短壹年半的時間裏長到兩只或兩只。”華輝說,石蛙的農業非常適合山區的家庭農業,投資很少。建壹個泳池只需要600元。壹個家庭可以建五六個池子,引進10對青蛙。前期投入也就六七千元。三年後,農民每年有兩三萬元的純收入。“在我那裏學技術,每人2500元。”他說,今年已有7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接受了培訓。這壹年,華輝把石蛙的收入從50萬提高到了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