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重陽節吃什麽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節吃什麽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節吃什麽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節吃重陽糕、重陽饃、糍粑重陽糕、菊花酒、菊花湯、菊花菜。

 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主要吃食之壹,我國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勝。北方以面粉制糕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為多。

 北方的重陽糕,有油糖果爐,有發面花果蒸糕。發面蒸糕是將面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面發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好吃。

 南方的重陽糕是以糯米粉為主,加水搓揉後加食塘上籠蒸,待熟冷卻後,切成菱形狀,糕很小,似乎壹口可吃壹塊。

 不論是南北方,重陽糕上均要剪五色紙彩旗插之糕上。

 重陽饃

 用白面蒸成圓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葉等花草。這天家家戶戶要登高野遊,這種白面蒸制的重陽摸既耐饑,又便於攜帶。重陽模多為我國西北地區重陽節的吃食。

 糍粑重陽糕

 糍粑糕多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重陽節吃食。

 這天家家戶戶用糯米制糍粑,親友間互相請吃撇把,喝米酒,有“***慶豐收”之意。民謠雲:“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慶豐收。”因此,西南地區又稱重陽節為糍粑節。

 菊花酒

 重陽節家家戶戶均爭飲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開之時釀制,但當年釀制不能當年飲用,需待壹至二年後,釀成菊花露汁(將上品菊花采摘後,放陰涼處陰千、浸入釀制好的上好燒酒之中)。食用時,每5斤白酒中溶入1兩菊花露汁,即成菊花酒。此酒,質地純潔,色澤金色,味甘甜、馥郁而有菊花香味,回味悠長。在古時,菊花酒作為藥酒,是祛傷補身健體的藥酒,在秋去冬來的重陽節開始飲用,的確對人體有益。

 菊花湯

 重陽節還有飲菊花湯的食俗,謂能祛疾。將新鮮菊花采摘洗凈,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內(不可用鐵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文火慢慢熬制。飲用時略加冰糖或蜂蜜,對人體有益。這天,小孩因不善飲菊花酒,故大多飲菊花湯。舊時,許多家長還用菊花湯的湯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認為菊花水沐浴可除膚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們除了能欣賞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隨流俗的高風亮節以外,還可壹飽口福,品嘗“秀色”的特殊風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強身的價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令。”所謂制頹令,便是預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我國人民以菊花當菜入藥的歷史極為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離騷》就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神農本草經》更有“服之輕身耐老”的定論。相傳南陽有壹水潭,四周都是菊花,周圍居民食用其水,都享受長壽,因此把潭水命名為菊水。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說。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農歷九月九日這壹天生下壹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壹年秋天,此地發生了壹場大瘟疫,村裏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並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討回公道。

 李娘娘死後,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誌斬除瘟魔,為母報仇。壹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並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壹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雲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壹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壹出現就齊聲高喊:“鏟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壹團,重陽女壹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壹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