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二月二龍擡頭簡介

二月二龍擡頭簡介

二月二龍擡頭簡介

 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擡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擡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二月二龍擡頭簡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月二龍擡頭簡介 篇1

 在中國傳統的歲時習俗中,農歷二月初二為“龍擡頭節”,並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惠南地區和浦東的百姓在這壹天都會進行隆重的祭龍活動的習俗。

 民間的“龍擡頭節”傳說,在市井百姓的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古人認為,“龍”是水神,是玉帝的水管家,能為人間降雨造福,故民間有壹傳說,在武則天當政時,天下三年無雨,河幹井竭,樹枯苗死,百姓難以過活。司菅天河的“龍”管家於心不忍,於是在農歷二月初二那天,無經批準,私自給人間降雨救難,事後遭到玉帝的責罰。但人間百姓懷著對“龍”的報恩之情,建造起許多龍王廟;且每到二月初二,百姓就會虔誠祭祀龍王(這壹天故稱“龍擡頭節”或叫“青龍節”)。

 祭“龍”完畢,就有十幾名精壯男子,頭戴柳枝帽,上穿紅色對襟鑲邊衣,下穿黑色燈籠褲,腰紮英雄帶,在鄉間、市井路上舉行舞龍儀式(舞龍活動起源於漢代,在《春秋繁露》壹書中已有記載)。這舞龍的龍由龍首、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是用繪有鱗甲的色布連接而成龍形;按色彩分為火龍、黃龍、烏龍、青龍、白龍等。龍身的節數都為單數,壹般為9-13節,每節長約3米,最短的也不少於7節;每節的園籠是用竹蔑紮成的;並裝以木棍供舞龍者執柄揮舞。為適合不同年齡層次表演的龍,有“百米巨龍”,用荷花和蝴蝶花組成的“百花龍”,用長凳紮成的板凳龍,以及“布龍、葉龍、香火龍、變色龍、煙火龍、煙霧龍、燈光龍、夜光龍、彩帶龍、九人龍、三人龍、單人龍、由兒童組成的娃娃龍以及稻草龍”。

 每當舞龍時,由壹人持彩球戲龍,龍首、龍身、龍尾隨珠飛舞,起伏盤旋,花色繁多。有“跳龍梢”,“龍打滾”,“龍盤頭”,“龍盤梢”,“疊牌樓”,“雙龍戲珠”,“四龍鬧海”等形式。如在夜間舞龍時,於龍身竹籠中燃點燭火,起舞時燈光閃爍,別具風味,這也叫“甩龍燈”。舞者動作敏捷,配合默契,首尾連貫自如,渾然壹體。舞龍首者力大壯實,舞龍尾者可扮成小醜模樣,表演各種滑稽姿態,逗人捧腹。為此,清代人王霆在竹枝詞中寫道:“龍潭小戲鼓龍舟,五色光華射碧流;龍王廟裏明月夜,火龍天橋滾珠球”。

 由於對“龍”的崇拜,惠南老城區曾有以“龍”名命的“青龍橋”橋名(今人民路與新華路(原名箭弄)交匯處,現已被填浜拆除)。如今,祭龍的習俗已革除,遇到重大節慶時,舞龍的活動照常進行,且有更大的發展。

二月二龍擡頭簡介 篇2

 二月二龍擡頭的來歷簡介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擡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壹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擡頭。民間又傳說這壹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也稱為“龍頭節”。

 二月二龍擡頭10大禁忌

 1、忌諱吃稀飯喝疙瘩湯,以免糊住龍眼,天將降冰雹。

 2、忌刀切,怕砍了龍頭;

 3、女子結婚選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婦。“回頭”和寡婦。

 4、從春節到二月二不得空鍋。

 5、商店忌說“關門”,晚上關門叫“靠門”。

 6、漁民或船戶忌說“翻過來”,稱“滑過來”。

 7、忌說“吃醋”,叫“用忌諱”。

 8、停止壹切家務活

 民間認為,二月二這壹天,婦女們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壹天要擡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目”;還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等等。

 9、忌諱“磨面”

 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擡頭升天”。對於屬龍或蛇的人來說這個日子是要特別在意,在二月初壹的晚上家裏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來,說是不要影響了“龍擡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壹年吃穿不發愁”。

 10、引龍錢—山西特有習俗

 晉南地區認為這壹天是青龍活動的日子,忌去河邊、井上擔水,以免帶回龍卵。在河邊、井旁走動與勞作時,很註意安靜,盡可能不弄出聲響,以免驚動了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

 2月2龍擡頭吃什麽飯

 壹、韭菜豬肉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擡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原材料:中筋面粉250克,清水130克,韭菜,豬肉餡

 調料:鹽,生抽,老抽,姜,白胡椒粉,植物油,澱粉

 制作過程:

 1、適量中筋面粉、少許鹽加清水和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面。

 2、肉餡加入少許白胡椒粉、姜末、1湯匙生抽和1/2湯匙老抽,1湯匙料酒,壹點點清水和少許澱粉攪拌均勻腌制。

 4、韭菜清洗幹凈壹定要控幹水分,然後切碎備用,這時候先不要著急拌餡。

 5、先將面團搓成長條狀,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搟成餃子皮。

 6、要包餃子之前,將韭菜放在壹個盆中,加入壹些植物油攪拌均勻,先用油鎖住韭菜的水分,最後再加入豬肉餡、鹽攪拌均勻開始包餃子。

 7、取壹個餃子皮,放入韭菜餡,按照自己的習慣包成餃子。

 8、待餃子全部都包好,鍋內加水燒開,下入餃子煮熟即可。

 二、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原材料:中筋面粉,土豆,胡蘿蔔,雞蛋,黃瓜,裏脊肉

 調料:生抽、蠔油,老抽,豆瓣醬,白胡椒粉,料酒,蔥姜

 制作過程:

 1、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大約80度熱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待不燙手了,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面。

 2、面團搓成長條狀,然後分成均勻的小劑子,取壹個小劑子用手壓扁,搟面杖搟壹下,呈比較厚的小餅。

 3、在每張小餅上都刷上薄薄的壹層植物油,3~4張小餅疊在壹起。

 4、再次搟薄,用力要均勻,這樣餅的薄厚也更均勻。

 5、平底鍋燒熱刷上少許植物油,放入搟好的餅小火烙熟,烙好後的春餅趁熱撕開,卷上自己喜歡的菜即可。

 三、涼拌豬耳朵

 吃豬頭肉稱“挑龍頭,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壹。

 原材料:鹵豬耳朵,大蔥

 調料:鹽,白糖,雞精,辣椒油,花椒油,香油,生抽,陳醋

 制作過程:

 1、熟豬耳朵壹只,比較肥膩的部分切除,將剩下部分切薄薄的條狀。

 2、大蔥清洗後對半切開再切細絲。

 3、大蔥絲和豬耳朵放入壹大碗中,加入鹽、白糖、雞精、生抽、陳醋、辣椒油、花椒油、香油。

 4、攪拌均勻即可。

 四、炸糖糕

 在北京、天津等壹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壹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所用食材:中筋面粉160克,水300克,白糖10克,餡料:白糖+面粉+黑芝麻

 制作步驟:

 1、水放入小鍋中,加入白糖10克,大火燒開煮至白糖融化。

 2、面粉放入大碗中,邊倒入開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粘稠的壹團,放在壹邊晾壹會。

 3、待晾至不燙手後,和成柔軟的面團,這個面團是比較軟的會粘手,可以在手上抹點油,就比較好操作了。

 4、小碗中加壹些白糖、少許面粉和黑芝麻攪拌均勻,作為餡料。

 5、面團搓成長條狀分成均勻的小劑子,我壹***分了12份。

 6、取壹個小劑子用手壓扁,放上餡料,將其包好,收緊收口避免炸制時候露餡。

 7、待全部糖糕都包好,鍋內加油燒至6成熱,壹個個放入糖糕進行炸制,待糖糕浮起,要及時翻面幾次,讓其上色均勻,炸制糖糕變成金黃色控油出鍋。

 五、陽春面

 北方人喜歡在這天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得名。“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原材料:細掛面1小把

 調料:小蔥少許,豬油1湯匙,生抽1湯匙,鹽1小勺

 制作過程:

 1、準備盛面的大碗中先加入1小勺鹽、1湯匙生抽和1湯匙豬油。

 2、煮鍋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後舀出壹些到大碗中,豬油會因為開水的加入而融化,香味彌漫開來。

 3、然後將掛面下入鍋中煮熟,火候很關鍵,面條要軟而不爛,韌而不硬。

 4、煮好後的面條控水撈入大碗中,撒上壹些蔥花就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