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叫串串香,起源於哪裏?

什麽叫串串香,起源於哪裏?

最佳答案

四川串串香起源於以前的四川重慶到萬州的巫山,這壹帶由於水流湍急,四川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余,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幹柴生火,在罐裏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制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串串香的起源。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四川串串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重慶城內的飯館把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四川串串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四川串串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串串香”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麻辣燙”,它是由火鍋演變而來的,實際上是火鍋的另壹種形式,所以有個外號叫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成都,那時重慶火鍋剛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不久,開壹家火鍋店的成本還很高,所以有些沒有那麽多錢的人為了生計,就在壹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相廳等附近擺攤經營小火鍋,然後才出現了壹串壹串的串串香。

當時的“串串香”非常簡單,成本極低,經營者只需準備壹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放著壹口鋁鍋,鍋裏裝著自制的“麻辣燙”鹵汁,旁邊還放著壹張小桌子或壹張小方凳,上面放著壹個托盤,盤子裏裝著壹些用竹簽穿起來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邊還放著壹個裝有鹽、幹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圓盤。

當有顧客光顧時,經營“串串香”的攤主就拿起已用竹簽穿好的原料,直接放入鍋裏的鹵汁中燙熟,隨後再在圓盤裏蘸上辣椒面、花椒面等遞給顧客,讓顧客拿著邊走邊吃。這就是最初的“串串香”。當時“串串香”的鹵汁調制非常簡單,只需將郫縣豆瓣、生姜在鍋中加菜油炒香,再加入幹辣椒、花椒、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鹽、味精等,摻入鮮湯燒沸即成。那時“串串香”的原料品種還較為單壹,壹般只有兔腰和豆腐幹兩種;而“串串香”的價格更是絕對便宜,多為壹角錢壹串。故“串串香”壹經面世,便很受群眾喜愛,隨著重慶“毛肚火鍋”大舉進入成都餐飲市場,壹些聰明的商家突然發現“串串香”與火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火鍋燙食的品種更為豐富。於是,商家們便著手對“串串香”進行了壹次大的改造,使之很快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重大突破。商家們把各種可以燙食的原料經過加工後都用竹簽穿起來,然後讓顧客燙食。而且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還把“串串香”請進了店堂,使之成為正二八經的小火鍋,而“麻辣燙”鹵汁的調制也愈加講究,最後基本上與紅湯火鍋壹致,並且在蘸食幹辣椒面味碟的同時,還增加了蒜泥香油味碟。

如今,“串串香”燙食的原料選擇面很廣,常見的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幹、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並且維持了壹角錢壹串的價格。

其實,“串串香”在許多方面都與紅湯火鍋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燙火鍋是將原料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油碟食用,而“串串香”則是把原料連竹簽壹起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味碟?多半是幹碟子 食用。吃火鍋時所點的菜壹般都是以盤計價,而“串串香”卻是以竹簽的根數計價。另外,“串串香”店鋪壹般都是矮桌子、矮板凳,而且桌子板凳多數漆成紅色,頗有點幼童辦“姑姑筵”的味道。應該說,正是這些“講究”增加了吃“串串香”的熱烈氣氛,加上“串串香”每種原料都穿成小串,人們吃“串串香”,比起吃火鍋來自然可以選擇更多的品種。因此,“串串香”這種小火鍋形式壹直都很受人們的歡迎,並壹度風靡蓉城,直到現在。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