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我的貓耳感受

我的貓耳感受

文/蠻子

我最喜歡的面食是貓耳朵,很好吃,吃不厭。

貓耳朵是山西南部河津的壹種特色面食。將面片切成約1cm的小方塊,斜著捏,然後橫著收。它因形狀像貓耳朵而得名。

01

貓耳朵是淡淡的鄉愁。

在我們家鄉,貓耳朵是招待親朋好友、組織婚喪嫁娶的首選主食。

尤其是過去,糧食吃不飽,和平時期壹頓面條飯都很難保證。

但每次親戚來,都是拌面,卷面,切片,女人們壹起坐在炕席上捏貓耳朵。

同時,根據季節選擇蘿蔔、南瓜、大白菜、韭菜、西紅柿、雞蛋、豆腐等炒菜,將煮熟的貓耳朵放進去。

就算公婆、新媳婦、新女婿來訪,油餃、貓耳朵都是極好的飯菜。

紅白喜事招待客人時,貓耳朵方便根據就餐人數增減,也是管理人員早餐的首選。

前幾天鄰居家的女人來幫忙,幾十斤面。十幾個女人坐在幾個攤位上,曬著太陽,有說有笑,抓著壹塊面團,手指捏得像飛壹樣。

最近幾年,村裏買了幾臺加工貓耳朵的機器。東西規模大,用量大,就去機制。當然,機制的口感比手感差很多。

事發當天上午,廚師用直徑近兩米的大鐵鍋炒了壹鍋菜,並加入了煮熟的貓耳朵。整條巷道都充滿了香味,酸酸的,誘人的。

妳不用打招呼。所有的鄰居都來吃晚飯。每個人都端著大碗,有的圍著桌子坐著,有的蹲在旁邊,個個汗流浹背,躊躇滿誌。

因為葬禮早餐,我也選擇吃貓耳朵。看到很老的壽星曬太陽,經常有人開玩笑,我什麽時候吃妳的貓耳朵?不生氣,老壽星瞇著眼睛笑著說,讓妳想,妳就不吃!

02

貓耳朵是壹種深厚的友誼。

印象最深的貓耳朵飯,是我們去拜訪壹位老總統家吃的。

老總統康復了,我們去村裏看望他。

也許他事先知道我們要去。他和妻子提前買了肉,做了湯。他們捏了很多貓耳朵,堅持要我們留下來吃飯。

還記得端上來的貓耳朵,回味無窮。

油湯麻辣,色澤鮮亮,每碗都埋了壹個荷包蛋。

在碗邊抿著嘴,湯很香,酸酸的,好喝。

筷子壹攪,白菜、豆腐、肉丁、粉條、海帶、或絲、或丁、細刀工,壹切都齊全了。

尤其是貓耳朵放進嘴裏,又滑又香。我們都齊聲稱贊。不考慮儲備,每個人都用了兩三碗。

我和同學朋友吃過很多次飯,大家都知道我的愛好。每次點餐都會點貓耳朵:五花肉貓耳朵,番茄雞蛋貓耳朵,蘿蔔韭菜豆腐貓耳朵...

朋友邀請我去品嘗縣城的新餐廳和貓耳朵餐廳。

那些年,我還是單身,在外打工。每周五同學都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吃貓耳朵。經常去縣城,不回家。我先去吃了碗貓耳朵過癮。

03

貓耳朵是壹種深情。

我最喜歡吃的是我媽的貓耳朵,這是我媽的口味。

除了節日,以前我上學離家的時候,我媽都是貓耳朵。

我在外地上的高中,壹學期只能回來壹次。

每次開學,媽媽都會早早做好好吃的貓耳朵,舀著給我們吃。她出去忙了。每次道別都見不到媽媽。

有壹次,我剛拎著行李從巷子裏出來,不自覺的壹轉身,看見我媽躲在門後哭。我突然熱淚盈眶。

從此我知道,每次離家,媽媽並不是真的忙,而是眼神柔和,不願面對離別的場景。

後來,我們在外面打工。每個周末回去,媽媽都會精心準備很多飯菜,但總是讓我吃壹碗貓耳朵。

今年清明節放假,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媳婦回來了。

壹大早接到爸爸電話:“妳媽掐了貓耳朵,中午帶孩子回家吃飯了。”

進門後,我看到我媽弓著背,專註地抓著貓耳朵,旁邊的桌子上掛著壹大塊。

我爸跟我說我媽身體不好,不能把面團揉好,我就淩晨四點把他叫醒,見了他。切片後媽媽壹個人捏了好幾個小時。

母親很高興:“孩子難得回來,我也有這個心。”

媽媽說捏貓耳朵不難,只是因為腿疼,時不時要在沙發上伸伸腿。

壹桌子精致的貓耳朵都是母親壹個個精心擠出來的,每壹個小小的貓耳朵都寄托著母親對晚輩的關愛。

看著媽媽紅紅的眼睛和疲憊的表情,我難過了好壹會兒。

04

貓耳朵是親戚之間永久的牽掛。

天下父母都壹樣,對自己吝嗇,總是把壹切都給孩子。

在父母眼裏,孩子再大,也永遠是孩子,有說不完的心事,有說不完的心。

記得剛來運城工作的時候,單身。我爸媽怕我吃不好,就捏了好多貓耳朵給我曬幹。

父親把飯菜按照三兩人的量重新包裝,在每個袋子裏放壹張紙條,上面寫著:“煮之前先用冷水泡十分鐘。”

壹張小小的紙條,融入了父母多少關心!

父母都八十多歲了。有空的時候經常捏捏貓耳朵,晾幹收藏。我們每次回家看望他們的時候都帶壹些吧。父母總是擔心我們工作緊張,沒時間掐。

不僅僅是我們。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在美國工作的侄子,冰箱裏經常有奶奶捏的貓耳朵。

壹只貓耳朵充滿愛,壹碗貓耳朵充滿愛。從貓耳朵裏,我吃到了酸甜苦辣:享受父母呵護的甜蜜,父母辛苦的心疼,壹次次離別的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