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重陽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好看。
重陽節賞菊的由來
重陽節的習俗文化
重陽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好看。
& lt& lt& lt
重陽節賞菊的由來
重陽節是壹年中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說賞菊、飲菊花酒源於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他的隱居、他的詩歌、他的酒和他對菊花的愛而聞名。後人紛紛效仿,所以重陽有賞菊的習俗。舊時代,文人士大夫也是為了親近陶淵明,把賞菊和宴飲結合在壹起。
北宋時,開封為都城,重陽賞菊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形態各異。人們也稱農歷九月為“菊花月”。在重陽節,當菊花在傲霜盛開時,觀看菊花已經成為節日的壹個重要部分。
清朝以後賞菊的習慣特別盛,而且不限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後還是最盛的。
梅菊是君子,重陽節賞菊也代表拜訪君子。在古代,菊花被送給長輩,以示對壹個人的尊重。畢竟菊花代表了壹種氣節。
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太陽和月亮相遇,所以它被稱為重陽節,也叫重陽節。古人認為這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子,很久以前就開始慶祝了。
魏晉時期,有賞菊飲酒的習俗。在唐代,重陽節被定為官方節日。從此,朝廷和百姓壹起慶祝重陽節,節日期間開展各種活動。
在明朝,九月重陽節,皇宮會用花糕慶祝,皇帝會親自爬萬歲山慶祝他的秋誌。
在清朝,這種習俗仍然盛行。
& lt& lt& lt
重陽節的習俗文化
重陽節的習俗1,吃重陽糕
除了上面說的喝山茱萸、菊花酒、吃菊花菜,重陽還有很多飲食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吃糕。北方吃重陽糕的風特別大。
據《西京雜記》記載,在漢代,九月九日是吃彭餌的習俗,也就是最初的重陽餅。誘餌是古代的蛋糕。“李周”帶有用於祭祀或宴會食用的誘餌。漢代就有小米餅,可能離今天的餅不遠了。彭餌,想必類似小米糕之類。到了宋代,吃重陽糕之風盛行。餅與高諧音,吃餅是為了吉祥之意,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作隨意,有“粗花糕”、“細花糕”、“金錢花糕”等。貼壹些香菜葉作為標誌,中間放些橄欖、棗、核桃等粗糙的幹果;精細的花糕有三兩層,每層都夾著精細的蜜餞幹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棗脯等。錢花餅和細花餅基本壹樣,只是小壹點,像“錢”,多是上層貴族的食物。
據說早些年,人們不在面餅上放棗和栗子,或者蒸糯米黃麥做的粘餅,看起來像“上金”“上銀”的花餅。
重陽節的習俗。爬山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壹是爬山。因此,重陽節也被稱為“升天節”。爬山沒有統壹的規則,壹般都是爬山,爬塔。
當然,人們爬山不僅僅是為了爬山,更是為了看山上的紅葉野花,喝酒吃肉來享受,這樣爬山和野炊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代孫思邈《千嶽金方令》中說:“重陽節,必觀酒興,登山勢,以饗宴,享秋誌。酒必取山茱萸菊花,必飲之。”記住隋朝的風俗和後世的差不多。南宋,夢梁璐五年出版:“日月飛梭,盼重陽。.....就是‘孟佳去龍山落帽,元明去東裏賞菊’的那壹天,就是這個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天》第壹片:“今我重於九,不耐菊花。試著找壹個高的地方,攜手拍壹張崔偉的照片。讓妳的眼睛照耀在萬仞蒼白的懸崖上,雲會保護黎明的霜,妳會知道我和妳壹起來。古寺倚竹,飛檐絕尖。”本文敘述了重陽賞菊登高的魅力。
因為重陽節是秋節,節後花草樹木開始枯萎,所以有重陽節踏青叫“刺青”的說法,與三月春遊叫“踏青”的說法相對應。清代潘榮弼在《景帝年間紀勝》中寫道:“(重陽)有治,終日飲於郊,名曰‘刺青’。”這也是壹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重陽節的習俗。裴山茱萸昝菊花
重陽節有祭拜山茱萸的習俗,故又稱“山茱萸節”。山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象征。人們也喜歡在重陽節戴菊花。山茱萸的別稱是“辟邪翁”,菊花也被稱為“延壽客”。
山茱萸是壹種可以用作中藥的水果。又叫吳茱萸,又叫月膠或矮子,因產於無棣(今江浙)山茱萸。是壹種常綠小喬木,能長到差不多十尺高,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相間的花,壯如辣椒籽。秋天後成熟。果實嫩時黃色,熟時變紫,有溫中、止痛、理氣的功效。山茱萸葉還能治霍亂,根能殺蟲。《本草綱目》說它麻辣清香,性溫,能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戴山茱萸可以辟邪消災。
& lt& lt& lt
2021重陽節手抄報大全簡單好看相關文章:
★ 2021重陽節手抄報簡潔美觀,字數不多。
★ 2021重陽節手抄報簡潔美觀。
★ 2021重陽節手抄報,文字內容清晰
★小學三年級重陽節手抄報圖片2021。
★重陽節敬老節正文內容2021。
★初中生簡單想法的重陽節手抄報五張。
★小學生手抄報資料收集
★五個五歲兒童睡前故事樣例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1 fc3c 5445 c 1 ba 79 CFC 8 B2 d 8178 C3 C5 DD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