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五味子(Turcz。)Baill。)又名五味子。它是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此外,河北、內蒙古、山東、山西、陜西等省也有出產。吉林和遼寧的品質最好,被譽為“遼寧五味”。成熟的果被用作藥。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檸檬醛、α-欖香烯、α-癸烯、β-癸烯、癸醛、糖、苯甲酸、檸檬酸、酒石酸、精氨酸、維生素C等。種子含有五味子素、五味子素A、五味子素B、五味子素C、假-γ-五味子素、五味子素A、五味子素B、gomisin D、E、F、G、angeloyl gomisin H、巴豆酰基gomisin H、苯甲酰gomisin H、gomisin J、(-)-gomisin Ku(+)- gomisin K2。這水果嘗起來又酸又溫。具有補氣斂肺、滋腎斂精、生津止瀉、斂汗的作用。主治:咳嗽、自汗、遺精、失眠、久瀉、津虧口渴。
壹.形態特征
莖可達數米長,不易折斷;枝紅棕色,老枝棕灰色,全株近無毛。葉生在幼枝上,單針互生,老莖上則叢生在短枝上;葉柄細長,幼時紅色,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具腺的小齒。上半部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半部淺綠,有時灰白色,嫩時葉脈凸起,有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體。乳白色或粉紅色,1-3花簇生於葉腋,下垂,雄花具雄蕊5枚,花藥無柄,著生於纖細的雄蕊柱上;雌花花被6-9片,橢圓形,長7-10毫米,多數心皮離生,幼時聚攏成圓錐形,花後花托伸展成穗狀,花梗長約2厘米。漿果球形,成熟時深紅色,含1-2粒種子。種子腎形,種皮光滑,黃褐色或紅褐色,堅硬(圖15-9)。
圖15-9五味子形態圖
1.果枝2。雄花3。雌花2。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特征
1.生殖特征
野生五味子成熟落地後生根發芽成母,在母根上發出許多芽,在土壤中橫向或斜向生長,形成橫莖;另壹方面,許多芽和須根從橫莖中發出,並形成新的橫莖。每根橫莖可產生許多氣生根,無性繁殖,逐漸形成獨特的無性繁殖系。
五味子種胚後熟需要低溫濕潤條件,生產中需要秋播或低溫沙藏。
2.開花和結果習性
五味子壹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開花,花期65,438+00-65,438+05天,單朵花從初花期到雕謝可持續6-8天。它的開花習性是晚上開花最多,白天開花較少。成熟期為8月-10月。
五味子的芽分為花芽和葉芽,花芽為混合芽,外觀上與葉芽無明顯區別。花芽長在葉芽下面,被幾片鱗片覆蓋。葉子後面可以看到花芽,每個花芽可以開1-3朵花。花芽種植在壹年生枝條的腋部,第二年春天發芽後抽出結果枝,在結果枝基部開花結果。三年以上的枝條很少開花結果(表15-5)。
表15-5不同樹齡枝條坐果對比表
(2)環境條件要求
五味子野生於雜樹林邊緣,溝壑、溪流兩岸的小樹、灌木叢中,與其他樹木糾纏在壹起。土壤是微酸性腐殖質。五味子喜歡肥沃、濕潤、涼爽的環境。吉林和遼寧產區多分布在海拔20-1100 m,年平均氣溫3-7℃,年降水量800-1200 mm,無霜期90-170天,年平均濕度65-69%,雨季多集中在6-9月。
五味子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開花結實期需要良好的條件;通風和透光條件,而在幼苗和營養生長階段,則需要潮濕的環境。壹般陰坡野生五味子比陽坡多,林下野生五味子比林緣和溪流野生五味子多,但結果相反。陽坡比陰坡結實率高,林緣和溪流比林下結實率高。林下五味子必須纏繞在其他樹木的樹冠頂部才能開花結果(表15-6)。
表15-6不同環境對五味子產量的影響
第三,栽培技術
(1)類型
目前還沒有栽培品種,同樣的植物五味子也被用作五味子的藥材。商品名為“南五味子”,又名“西五味子”,果粒較小,肉質較薄,品質較差。陜西、山西、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2)育種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種子繁殖外,主要依靠地下橫莖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研究過扡插、壓條和種子繁殖。這樣壹來,雖然扡插壓條也能生根發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難,所需條件不易掌握,還不如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方法簡單易行,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種苗。
1.種子選擇
五味子種子最好選在秋收時的果穗,選果粒大而均勻的果穗做種子用,並單獨晾幹保存。幹燥時,不要在火上烤,炕或鍋裏炸。可曬幹或陰幹,存放於通風幹燥處。
1.種子處理
(1)室外治療
冷凍前,將選作種子的水果浸泡在清水中,直到果肉浮起,將果肉擦掉。五味子種子多,出籽率60%左右。搓漿的時候可以把浮在水面上的種子去掉。磨掉果肉後,將種子用清水浸泡5-7天,使種子充分吸水,每兩天換水壹次,換水時可去除部分籽粒。浸泡後取出莖,與2-3倍種子的濕沙混合,放入室外準備的深約0.5m的坑中,蓋上10-15cm的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進行低溫處理。第二年的5-6月可以分株播種。處理地點應選擇在高度幹燥的地方,以避免種子因水而腐爛。
(2)室內處理
2月下旬,種子被轉移到室內,去除果肉,與濕沙混合,放入木箱儲存沙。溫度可保持在5-15℃之間,第二年春天即可裂籽。
(3)播種育苗
1.苗圃地的選擇
苗圃地可選擇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選擇老參地。苗床是壹種很好的育苗方式,可以根據不同的土壤條件來制作。低窪易澇地塊可做成高床,床高約15cm。高度幹旱少雨的地塊可以做成平床。無論哪種床,15cm以上必須有松散土層,床寬1.2m,視地形而定。應仔細耙平床土,清除雜質,每平方米施腐熟糞肥5-10公斤,與床土充分混合均勻,播種前可將床面整平。
2.播種時間和方法
壹般來說,處理過的種子在5月初至6月中旬播種,然後條播或撒播。鉆孔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左右。也可以在當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當年新鮮種子,即選擇當年成熟度相同、大而飽滿的果粒,搓掉果肉,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後播種。
3.田渺管理
播種後搭棚,棚高1-1.5m,用草簾或蘆葦簾遮蔭。當土壤幹燥時,水將被循環以保持土壤混合在30-40%。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將遮陽簾取下。定期除草並保持幹凈,然後在第二年春天移植種植。
(4)移植
1.土地選擇
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緣地或耕地,腐殖土、砂壤土較好。選地後每畝施基肥2000-3000斤,整平耙平備用。
移植
壹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距120×50Ccm。為了使株行距均勻,可以拉繩子定位孔洞,在孔洞位置做個記號,然後挖深30—35厘米,直徑30—35厘米的洞,每個洞種壹株。種植時要拉伸根系,防止窩根倒伏。種植後要實用,灌足水,滲水後用土封孔。15天後查苗,沒有成活的需要補植。
(5)現場管理
1.灌溉和施肥
五味子喜水喜肥,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種植成活後,要經常澆灌,保持土壤濕潤,冰凍前澆灌壹次,以利越冬。孕蕾開花結果期,除了需要足夠的水分外,還需要大量的養分。每年追肥1-2次,第壹次在展葉前,第二次在開花後。壹般每株可施腐熟農家肥5-10 kg。追肥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左右開壹條15-20厘米深的環形溝,施完肥後覆土。開溝的時候不要傷到根系。
修剪
五味子的枝條在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季修剪壹般在枝條發芽前進行。剪掉過密的果枝和枯枝。扡插後枝條疏密適中,互不幹擾。
(2)夏季剪刀
壹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主要是剪掉基本枝、鉆孔枝、重疊枝、病蟲枝等。同時,過於密集的新枝也需要疏伐或剪短。夏割進展順利,秋天可以輕割也可以不割。
(3)秋剪
葉子落下後再做。主要是夏季修剪後剪去基本枝。
每當修剪時,應選擇2-3個營養枝作為主枝,並將藤蔓放在架子上。
搭建架子
支架應在移植後第二年豎立。柱子可用水泥柱或角鋼,用木桿或8號鐵絲在柱子上部畫水平線。在每根主藤處豎立壹根高2.5—3.0m、直徑1.5—2cm的竹竿或木桿,用拉筋固定在水平線上,然後用右手拉放在架子上。壹開始可以用繩子綁起來,然後自然纏繞在架子上。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長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松土時應避開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壹個樹盤,方便灌溉。
培育土壤
冬季前在五味子基地進行土壤栽培可以保護五味子安全越冬。
(6)疾病及其預防和控制
1.根腐病
5月初至8月初,發病。開始時,葉子枯萎,根與地面結合處變黑腐爛,根皮脫落。幾天後,整株植物都死了。防治方法:選擇地勢幹旱度高、排水良好的土地進行種植;發病期用50%多菌靈溶液500-1000倍進行根際灌溉。
2.葉枯病
5月底至7月初,病害從葉尖或邊緣開始幹枯,逐漸擴展到整個葉面,幹枯脫落,然後果實萎縮,導致落果早。發病初期,可交替噴灑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岡黴素50ppm溶液。噴灑頻率可根據情況而定。
第四,收獲和加工
10的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隨熟收獲。提貨時小心輕放,確保商品質量。可以曬幹,也可以在加工過程中烘幹。幹燥時,剛開始室溫60℃左右,五味子半幹時,降溫至40-50℃,八成幹時,移至室外太陽下,直至完全幹燥,搓掉果梗,挑出黑色顆粒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