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黃金玉米帶多年來為平衡全國糧食供求、穩定糧食市場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黃金玉米帶的開發和保護還存在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實現現代農業基礎薄弱,區域品牌推廣不夠,土壤保護不夠,種植面積減少,環境汙染加劇,防災抗旱能力弱,品種優化不夠,黑土資源侵占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因此,保護黃金玉米帶迫在眉睫。近年來,吉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通過立法、投入、監督等多種有效措施,加大了對黃金玉米帶的保護力度,取得了壹定成效。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有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1,壹家壹戶的分散經營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適應。聯產承包責任制在80年代無疑是進步的,適應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然而,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逐漸富裕起來,農村經濟組織和經紀人不斷湧現,農村組織形式出現了壹些不適應的問題,不利於規模經營和農業技術的進步。目前,我省農村土地基本上是按照現有人口平均分配,整個土地被分割成很多小塊,進行家庭經營。由於耕地面積小,農民只能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機械化生產難以實現。我省大部分農戶經營的土地面積不到2公頃,而世界中等收入及以上國家平均每生產單位面積為76.5公頃,美國農戶平均家庭經營規模超過100公頃。人均農地資源少,這種組織的形成有利有弊,即很多農民無法真正離開土地安心從事非農產業,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無法通過擴大生產面積實現規模經濟,同時造成壹定程度的人力物力浪費。
2.玉米的食用價值和優質營養成分被淡化,被忽視。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農作物之壹,世世代代為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玉米是最好的主食。2006年,全球玉米消費量占糧食總量的29.7%。玉米被稱為“生命食品和黃金食品”,因為它的各種營養成分超過了大米和小麥。壹位美國專家說:“玉米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富含將玉米染成金黃色的色素——葉黃素和玉黃,這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玉米中的葉酸是大米的3倍,鉀和硒是大米的3.6倍。玉米含有多種抗癌因子,如谷胱甘肽、葉黃素、硒、鎂、煙酸和優質纖維,證明玉米是不可替代的健康食品,是最佳主食。”2006年,美洲國家玉米人均消費量為132.5斤,美國為117.6斤。玉米在控制疾病、調整飲食結構、保護人體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玉米的食用價值被淡化,玉米被貼上了“粗糧”的標簽,吃玉米被視為“窮命”的表現。有些人以主食大米和白面為榮,不知道玉米的真實面目,從而打破了膳食結構的平衡。糖尿病、肥胖和“三高”人群的增加與玉米消費不足有直接關系。
3.區域品牌推廣力度不夠。吉林省黃金玉米帶是吉林省乃至中國和亞洲寶貴而稀有的土地資源。其農業地位十分重要,其區域品牌價值與長白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應該引起省內各界的關註和重視。但我省對黃金玉米帶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人不知道黃金玉米帶,玉米的第壹食用屬性,玉米是最好的主食。輿論宣傳不夠全面科學,對黃金玉米帶缺乏關註和保護引導。
4.土壤保護不足。吉林省黃金玉米帶的黑土是地球上的稀有資源,也是世界三大黑土資源之壹。由於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農民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被除草劑所取代。由於常年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土地板結。再加上多年的水土流失,短短30多年,黃金玉米帶的黑土厚度從60-70厘米減少到20-30厘米。黑土層厚度大於20 cm的耕地僅占全省黑土耕地的30.5%,厚度為18-20cm的黑土耕地占全省黑土耕地的42.3%。據測算,我省黑土表層年均流失量約為0.4-0.5厘米,屬於中度和強烈侵蝕。如果不加緊治理,再過50年,黑土地將失去,耕地將失去生產能力,舉世聞名的黃金玉米帶也將不復存在。
5.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我省黃金玉米帶播種面積不斷下降。土壤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耕地的高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加上土地沙化等原因,我省部分耕地土壤結構遭到破壞。沙化土地以年均65438±0.4%的速度擴大,嫩江下遊鹽漬化面積向東擴大,重度和中度鹽堿地面積增加。與此同時,科爾沁沙地東側沙化土地不斷擴大,幾乎與大面積鹽堿化相連,在壹定程度上威脅著我國中部糧食主產區的黃金玉米帶。雖然措施取得了壹定成效,但生態環境的不良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沒有根本改變,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6.環境汙染加劇。黃金玉米帶不僅貢獻了豐富的產品,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代價。現有黃金玉米帶耕地整體質量下降,存在壹些區域性汙染嚴重的突出問題。耕地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養分不平衡。由於在開發上缺乏規劃,粗放耕作、輕耕細作,黑土的自然修復能力遭到破壞,導致部分耕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嚴重,作物養分減少,表土存量流失,土層逐年變薄,有機質含量明顯下降。每年流失的黑土,換算成標準化肥的氮磷鉀流失量驚人,所以“保護黑土,愛護大糧倉”成了重中之重。
7.防災抗旱能力弱。我省黃金玉米帶農業基礎設施差,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灌溉資源薄弱,抗災能力弱。水旱災害,尤其是幹旱,導致玉米帶糧食生產波動較大,極大地影響了玉米品質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
8.品種優化不夠。吉林省栽培的玉米品種抗旱、抗倒伏能力差,專用玉米品種較少,優良品種有限。在我國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後,玉米的食用價值已經動搖,人們對養育了我們祖先、世代和吉林人的玉米產生了困惑。據統計,目前作為口糧的玉米僅占總產量的15%左右,其食品安全已成為當前應關註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