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天養胃有哪些方法?

冬天養胃有哪些方法?

1、當歸紅棗羊肉湯

在持續降溫的寒冷冬季裏,居住在韶關、河源、梅州等粵東北地區的客家人,常常食用壹些溫補的食物用來增加人體的熱量,其中,當歸紅棗羊肉湯是粵東北地區的客家人最常飲用的壹款滋補湯。在寒冬季節裏喝上壹碗當歸紅棗羊肉湯,具有溫中補虛、驅寒暖胃、健脾益氣、養血補血的食療功效。這款滋補湯是當地客家女人最喜愛的冬季養生湯,尤其適合體質虛弱、胃寒腎虛和消化不良的患者以及產後血虛的產婦飲用。

當歸紅棗羊肉湯的做法簡單易學。先將羊肉及羊排洗凈切塊,放入煮沸的開水中焯壹下,並用勺子撇去浮沫,然後取出羊肉或羊排備用。之後將生姜洗凈去皮並切片,紅棗去核,同時將當歸用水泡洗幹凈備用。最後將上述所有處理好的食材放進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再轉中小火燉煮1個小時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後即可出鍋飲用。

2、冬季防傷胃 喝杯丁香溫胃茶

材料:丁香3克,砂仁5克,生姜2片。

做法:把以上三味藥物放入茶壺,開水浸泡代茶服用。或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餐後服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宜忌:適合因受涼後出現胃脘冷痛,腹脹,呃逆及嘔吐病人。胃陰不足或脾胃積熱者忌用。(若服用後癥狀未見緩解,務必及時就醫)

冬季要特別註意胃部的保暖,適時添衣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誘發加重舊病;“丁香溫胃茶”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預防寒涼傷胃。

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經。既能溫中散寒止痛,又尤善降逆止嘔,為治虛寒嘔逆之要藥。現代藥理提示能促進胃液分泌、抗潰瘍、止瀉、抗缺氧作用。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功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現代藥理提示砂仁有抗潰瘍、抑制胃酸分泌、增強腸道運動的作用。

3、各種泡腳

熟地泡腳防耳鳴:熟地15克,加水煎煮20分鐘,取藥汁倒入盆中,兌入涼水使水溫適宜,每次泡腳20分鐘,每日1次。

蘇子泡腳防哮喘:蘇子15克,碾碎,加水煎煮20分鐘,取藥汁兌入涼水使水溫適宜,泡腳20分鐘,每日1次。

柏子泡腳防失眠:柏子25克,碾碎,加水煎煮20分鐘,取藥汁倒入盆中,兌入適量水使溫度適宜,然後泡腳20分鐘,每日1次。

草果泡腳防胃痛:草果30克,加水煎煮半小時後,去渣取汁倒入盆中,並兌入適量溫水,使水溫感覺稍燙即可,泡腳20分鐘。

桑枝泡腳防腿冷:桑枝25克,加水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倒入洗腳盆中,先熏蒸,不燙時再泡腳20分鐘,隔日1次,可長期堅持。

銀杏泡腳防糖足:銀杏葉30克,加水煎煮20分鐘,取藥汁兌入適量涼水,水溫37℃即可泡腳,每次20分鐘,隔日1次。

肉桂泡腳防腹瀉:肉桂20克,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將藥汁倒入盆中,先用藥氣熏蒸雙腳,待溫度適宜時再泡腳,每次20分鐘,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