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區域
針葉林:主要分布於北緯45°—70°之間的寒溫帶及中、低緯度亞高山地區。在北半球的寒溫帶地區,幾乎從大陸的東海岸壹直分布到西海岸,橫貫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部,東西伯利亞地區,即從挪威向東伸延,經瑞典、芬蘭、俄羅斯和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美洲針葉林的面積僅次於歐亞大陸,從大西洋沿岸壹直分布到太平洋沿岸,橫貫整個北美大陸。
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緯度22°~34°(40°)之間。主要見於亞洲的中國長江流域南部、朝鮮和日本列島的南部,非洲的東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北美洲的東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西的部分地區,大洋洲東部以及新西蘭等地。其中以中國長江流域南部的常綠闊葉林最為典型,面積也最大。
落葉闊葉林:廣泛分布在北緯30°~50°的溫帶地區。西歐典型的落葉針闊林可分布到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在北美東部,約沿北緯45°壹線以南地區。南美洲分布於巴塔哥尼亞高原。歐洲由於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西北可分布到北緯58°。亞洲東部分布在中國、前蘇聯東部濱海地區、堪察加、庫頁島、朝鮮和日本北部諸島。中國的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2、形態特征
針葉林:針葉林是以針葉樹為建群種所組成的各類森林的總稱。包括常綠和落葉,耐寒、耐旱和喜溫、喜濕等類型的針葉純林和混交林。主要由雲杉、冷杉、落葉松和松樹等屬壹些耐寒樹種組成。通常稱為北方針葉林,也稱泰加林。其中由落葉松組成的稱為明亮針葉林,而以雲杉、冷杉為建群樹種的稱為暗針葉林。
常綠闊葉林:具樟科月桂樹葉片的特征,常綠、革質、稍堅硬,葉表面光澤無毛,葉片排列方向與太陽光線垂直。外貌終年常綠,壹般呈暗綠色而略閃爍反光,林相整齊,全年均營養生長,夏季更為旺盛。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
落葉闊葉林:分布廣泛,指的是冬季落葉的闊葉樹種,冬季和夏季的季相差異很大。即便是夏季,由於種類的多樣性,也呈現不同的季相。結構簡單,可明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落葉闊葉林中喬木的種子和果實多數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風力傳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則靠動物傳粉並散布果實和種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發達。
擴展資料:
常見樹種:
針葉林:華北落葉松林;白杄、青杄林;油松林;白皮松、側柏林;冷杉、雲杉等。
常綠闊葉林:加那利月桂樹(Laurus canariensis)、阿坡隆樟(Apollonias barbujana)、臭木樟(Ocotea foetens);弗吉尼亞櫟 (Quercus virginiana)、黑櫟(Q.nigra)、樟(Camphor);荷花玉蘭 (Magnolia grandif-lora)、鱷梨(Persea americana)、北美楓香 (Liquidambar styraciflua)、美洲水青岡(Fagus americana);南水青岡(Nothofagus dombeyia)、扁柏、羅漢松(Podocarpus)、南洋杉(Araucaria);
案樹、金合歡、羅漢松、陸均松、貝殼杉(Agathis)、紅豆杉(Taxus)、肖楠(Libocedrus);櫟屬(Quercus)、栲屬(Castanopsis);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尖葉栲 (Castanopsis cuspidata)、赤皮青岡 (Cyclobala-nopsis gilva)、青岡樹(C.glauca)、天竺桂 (Cinnamomum japonicum)、蚊母樹(Distylium racemosum)、桃葉灰木(Symplocos prunifolia)等。
落葉闊葉林:櫟林(無梗櫟(Quercus petraea)和柔毛櫟(Q.pubecens)等)、水青岡林(歐洲水青岡(Fagus sylvatica)和塔烏裏水青岡(F.taurica)等)、美洲水青岡(Fagus americana)、糖槭(Acer saccharum)、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dshurica)、糠椴(Tilia mandschurica)、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核桃楸、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胡楊(Populus euphratica)、鉆天柳(Choseniamacrolepis)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