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紅薯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麽?

紅薯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麽?

甘薯的可食部分為扁圓形或紡錘形肉質根。紅薯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之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紅薯的種植方法。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紅薯種植方法,希望對妳有用。

甘薯引種

又名地瓜、地瓜、地瓜、地瓜、沙奶奶),地瓜、涼薯、涼薯、葛根、葛根、地方蘿蔔(中國藥用植物誌)、草瓜茹(陸川本草)、沙葛、地方蘿蔔(江西本草手冊)的不同名稱。

北方地區主要指紅薯(地瓜、地瓜);在南方的壹些地方,馬鈴薯是壹個不同的品種。

甘薯:旋花科,甘薯的重要栽培種,又名地瓜、番薯、地瓜、地瓜、地瓜、地瓜、紅土瓜。甘薯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和墨西哥。甘薯因其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栽培簡單、高產穩產、營養豐富、用途廣泛,在全世界111個國家或地區均有栽培,其中101屬於發展中國家。歐洲第壹批紅薯是1492年哥倫布帶回的,後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由太平洋諸島傳入亞洲。甘薯在明朝萬歷年間首次傳入中國。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經常到呂宋(今菲律賓)做生意,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方法。後來經過陳家的推廣,紅薯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它的主要產地位於北緯40?南方。目前甘薯總產量居世界糧食產量第七位,預測21世紀將上升為世界第五大糧食。世界甘薯總種植面積近年來壹直穩定在94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約為654.38+0.3億噸。其中,亞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甘薯產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超過世界的80%和90%。

甘薯種植在中國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甘薯的種植分布很廣,南起南海諸島,北至內蒙古,西北達陜西、隴南、新疆,東北經遼寧、吉林延伸至黑龍江以南,西南達藏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黃、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省份是我國甘薯的主要產區。

目前,我國甘薯種植面積約620萬公頃,總產量穩定在6543.8億噸以上,分別占世界的70%和80%。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薯生產國。在我國主要農作物中,甘薯排在水稻、小麥、玉米之後,居第四位。

壹種紅薯的種植方法

壹、馬鈴薯藤蔓越冬育苗法。薯蔓越冬育苗法是將秋季收獲的薯蔓留作第二年的紅薯苗。

1.修剪: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紅薯藤,去葉,保留1 cm的葉柄,每兩節修剪壹次。

2.強制休眠:將切好的馬鈴薯藤蔓在0.5%的安菲特林溶液中浸泡兩分鐘,取出晾幹表面水分。

3.篩砂:用篩子過濾普通黃砂,去除大顆粒砂和雜質,灑水。濕度是這樣的,沙子被擠緊後可以散開。

4.儲砂:首先在地面上挖壹個坑,長度和寬度不限,深度為1.2m(視冬季凍土層厚度而定,適宜的儲存溫度為5-10℃)。然後用壹層藤壹層沙的方法把馬鈴薯藤平鋪在坑裏,藤與藤之間留有1 cm的空隙。每層砂的厚度不小於3 cm,頂層砂的厚度不小於15 cm。沙地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在霜凍嚴重的地區,薄膜上覆蓋稻草或草簾。第二年春天種紅薯的時候,就可以把薯蔓剪掉了。馬鈴薯藤蔓越冬育苗法可以節省種薯育苗的占地和育苗時的田間管理。沙藏的薯蔓取出後,已有少量新根誕生,扡插後能迅速成活,生長良好,可使甘薯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5-20%。

二、馬鈴薯根苗法。薯根育苗法是將秋季收獲的薯根移植到暖房或樓房陽臺上,整個冬季栽培紅薯藤,保持為紅薯苗。

1.紅薯秋季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蔓根,在薯蔓根上部從根部向上留2-3節藤蔓,去掉葉子,保留1cm葉柄備用。

2.根據紅薯苗的數量,選擇合適的育苗場地。溫室內開溝(溝寬30cm,深20cm),溝中心距80cm,溝兩側按20cm間距種植紅薯根,壹般每平方米種植12株。可以用盆在房子陽臺上種紅薯根,方法和大棚栽培壹樣。

3.在溫室內或陽臺地面以上(距地面約1.6m),根據紅薯根的株距,拉14-16號鐵絲,在鐵絲上綁壹些塑料繩或麻繩,繩子壹端綁在鐵絲上,另壹端綁在紅薯根上。紅薯根上的藤蔓發芽後,每株選三個健壯的芽,壹個芽對應壹根繩子,這樣紅薯根發芽後藤蔓就可以順著繩子往上爬。

4.新出爐的紅薯藤需要人工繞繩,壹般1-2天1次。當紅薯藤長到1.5-2米長,離大田移栽還有1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紅薯藤,去掉葉子,保留1厘米長的葉柄。10天左右,馬鈴薯藤蔓上部萌發芽,下部萌發壹定根系,即可移栽到田間。

薯根育苗法具有充分利用空間、育苗量大的特點,薯根在春季也能收獲壹定產量的紅薯。用這種方法育苗,溫室或陽臺內的溫度應控制在5-25℃之間,不能過高或過低。壹般每平方米可培育紅薯苗400-600株。

三、馬鈴薯藤蔓育苗法。薯蔓育苗法是在秋季甘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康薯蔓,去葉,保留葉柄1 cm,每兩段切壹段,形成薯蔓段。後續操作方法同馬鈴薯根育苗法。

甘薯的生長習性

生長期

春馬鈴薯生育期為160-200天,夏馬鈴薯生育期約為110-120天。根據赤泉在野外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系,大致可分為三個生長期:

(1)前期(從栽苗到封盆)。春薯60-70天左右,夏薯40天左右。這個階段莖葉生長緩慢,根系發育迅速,主要是長纖維根的時期。

(2)中期(封盆至莖葉生長高峰期)。春薯持續50天左右,夏薯持續30天左右。這個階段塊根膨大緩慢,莖葉生長較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3)後期(莖葉衰退至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這個時期是根部膨大的主要時期。

生長環境

(1)溫度。紅薯喜歡溫度,怕冷。種植時5-10 cm不生根,地溫10℃左右,15℃需5天,17-18℃,20℃需3天,27-30℃正常生根。

溫度在25-28℃時,莖葉生長較快,溫度在30℃以上時,莖葉生長較快,但塊莖膨大較慢。38℃以上,呼吸消耗高,莖葉生長緩慢。20℃以下,莖葉生長迅速,15℃停止生長。如果在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莖葉會受凍而死亡。

地溫在21-29℃之間越高,塊莖形成越快、越多,但馬鈴薯塊莖較小。22-24℃的地溫有利於塊根的形成。20-25℃的地溫最適合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緩慢。低於18℃時,部分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時易受冷害,塊根在-2℃受凍。塊根膨大期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積累。

(2)照明。紅薯喜歡光。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它的葉片更厚、更老、更壯、更強,傳導組織發達,所以它的產量更高。光照不足,葉片就會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運輸組織不發達,同化到塊根形成的有機養分運輸少,產量低。

每天長光照時間有利於莖葉生長,莖藤變長,分枝增多。每天12.5-13小時比較適合根腫。每天光照8-9小時有利於芽開花,但不適合根腫。

(3)濕氣。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水分過多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尤其是出了以後,對產量影響很大。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勻是由於土壤水分的不確定性造成的,經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幹的長柴根,濕的長須根,幹的長塊根。?為獲得甘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適量灌溉,及時徹底排水,加強中耕,旱地保墑。

(4)營養素。甘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必須施用足量肥料才能獲得高產。除氮、磷和鉀外,硫、鐵、鎂和鈣也起重要作用。三種元素中,紅薯對鉀的需求最大,其次是氮,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和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可以顯著增產。

(5)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疏松、通氣排水性能好的砂壤土和沙土較好。土壤發粘時,根皮不好且粗糙,薯形不規則,產量低,不耐儲藏。而砂壤土和沙土壹般肥力較低,保水能力較差,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以獲得高產。紅薯更耐酸堿,PH值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應種植紅薯。

看看如何種植紅薯,看看:

1.甘薯育苗新方法

2.甘薯種植技術

3.農光天地甘薯種植技術

4.甘薯種植技術

5.甘薯高產技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