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世界上的豆類有多少種?

世界上的豆類有多少種?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果為莢果,形狀各式各樣,根部常有能固氮的根瘤。葉互生,少為對生,通常為壹回或二回羽狀復葉。約有650屬,18000種,廣布於全世界。木本種類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溫帶地區多為草本與矮小灌木。中國產172屬約1500種,各省區均有分布,其中高山豆屬和冬麻豆屬為中國特有屬。

豆類及豆制品的營養價值

豆類包括各種豆科載培植物的可食種子,其中以大豆最為重要,也包括紅豆、綠豆、豌豆、蠶豆等各種雜豆。豆類與谷類種子結構不同,其營養成分主要在子粒內部的子葉中,因此在加工中除去種皮不影響營養價值。

1 大豆的營養特點

大豆包括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等品種子,以黃大豆比較常見。黃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達35%~45%,是植物中蛋白質質量和數量最佳的作物之壹。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為其限制氨基酸。

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達谷物蛋白質的2倍以上,如果與缺乏賴氨酸的谷類配合食用,則能夠實現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使混合後的蛋白質生物價值達到肉類蛋白的水平。這壹特點,對於因各種原因不能攝入足夠動物性食品的人群特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以谷類為主食的我國應大力提倡食用豆類。

大豆的脂肪含量為15%~20%,傳統用來生產豆油。大豆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亞油酸含量達50%以上,油酸達30%以上,維生素E含量也很高,是壹種優良的食用油脂。其黃色來自類胡蘿蔔素。大豆油中的亞麻酸含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多在2%~10%之間。低亞麻酸、高油酸和亞油酸的品種受到歡迎,因為高亞麻酸的豆油容易發生油脂氧化,不利加工和儲藏。大豆含有較多磷脂,占脂肪含量的2%~3%。在豆油的精制中,磷脂大部分被分離,成為食品加工中磷脂的主要來源。

大豆含25%~3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50%左右是人體所不能消化的棉子糖和水蘇糖,此外還有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所構成的多糖。它們在大腸中能被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但同時也是腸內雙歧桿菌的生長促進因子,因而無礙健康。在豆制品的加工過程中,這些糖類溶於水而基本上被除去,因此食用豆制品不會引起嚴重的腹脹。

大豆中各種B族維生素都比較高,例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是面粉的2倍以上。黃大豆含有少量胡蘿蔔素。但是,幹大豆中不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D。

大豆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總含量為4.5%~5.0%。其中鈣的含量高於普通谷類食品,鐵、錳、鋅、銅、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高。此外,豆類是壹類高鉀、高鎂、低鈉的堿性食品,有利於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需要註意的是,大豆中的礦物質生物利用率較低,如鐵的生物利用率僅有3%左右。

除營養物質之外,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物質,如大豆皂甙、大豆黃酮、大豆固醇、大豆低聚糖等。

2 其他豆類的營養價值

除大豆之外,其他各種豆類也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包括紅豆、綠豆、蠶豆、豌豆、豇豆、蕓豆、扁豆等。它們的脂肪含量低而澱粉含量高,被稱為澱粉類幹豆。

澱粉類豆類的澱粉含量達55%~60%,而脂肪含量低於2%,所以常被並入糧食類中。它們的蛋白質含量壹般都在20%以上,其蛋白質的質量較好,富含賴氨酸,但是蛋氨酸不足,因此也可以很好地與谷類食品發揮營養互補作用。澱粉類幹豆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比較高,與大豆相當。

鮮豆類和豆芽中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外,其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常被列入蔬菜類中。

3 豆類中的抗營養因素

各種豆類中都含有壹些抗營養物質,它們不利於豆類中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甚至對人體健康有害。這些物質統稱為抗營養因子。

多種豆類都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它們能夠抑制人體內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蛋白酶的活性,其中研究比較多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由於存在這類物質,生大豆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很低。在水中加熱處理可以使這種物質失活。紅細胞凝集素也存在於多種豆類中。它是壹類糖蛋白,能夠特異性地與人體的紅細胞結合,使紅細胞發生凝聚作用,對人體有壹定毒性。適當的濕熱處理可使這種蛋白質失活,蛋白酶處理也可使之分解。

豆類中所含的大量植酸會妨礙鈣和鐵的吸收;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脂氧合酶,它不僅是豆腥味的起因之壹,而且在儲藏中容易造成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酸敗和胡蘿蔔素的損失。

豆類中所含有的低聚糖在經大腸細菌的發酵,產生二氧化碳、甲烷、氫氣等,使人腹脹不適,過去也作為抗營養因素對待,實際上它們對營養吸收收並無妨礙。

4 大豆制品的營養價值

大豆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途非常廣泛,除去傳統用來制作各種豆制品外,還可被添加在多種食品中,改善其營養或品質。

傳統豆制品以豆腐為代表,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優點,不僅比整大豆容易消化,而且去除了對人不利的各種抗營養因子,壹直為我國人民所喜食。

豆制品富含蛋白質,其含量與動物性食品相當。例如,豆腐幹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牛肉,達20%左右;豆漿和豆奶的蛋白質含量接近牛乳,在2%~3%這間;水豆腐的蛋白質含量5%~8%之間,相當於豬的五花肉;腐竹的蛋白質含量達45%~50%,相當於是牛肉幹。

同時,豆制品中含有壹定量的脂肪,但這些脂肪是優質的植物油脂,其中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膽固醇,對人體健康有益。

大豆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在豆腐的制作過程中有較大的流失,表現為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的含量下降。

豆制品是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大豆本身含鈣較多,而豆腐以鈣鹽為凝固劑,因此豆腐的鈣含量很高,是膳食中鈣的重要來源。大豆中的微量元素基本上都保留在豆制品中。

素食者往往用大豆制品代替動物性食品,需要註意的問題是,這類食品中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但是與動物性食品相比,大豆制品不含維生素B12,鐵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也不及肉類,可以通過營養強化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