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常見的有毒野生蘑菇有哪些?

常見的有毒野生蘑菇有哪些?

有毒野生真菌的種類及鑒定

1,毒傘:這種野生蘑菇死亡率很高,誤食後死亡率在75%左右(另有報道為90%)。這種野生菌的特點是菌蓋上有不規則的點狀疣,菌莖上有“裙邊”;菌種脆易折,吃起來有點無味或微甜麻;進食後約4-6小時出現中毒,8-10小時後死亡。據中毒後的幸存者回憶,“剛開始,天旋地轉,眼前發黑,口吐白沫,人不省人事。”最常見的有:

(1)白螺傘又名白毒傘,在陸豐部分地區俗稱“白麻母雞”。

②黃傘,又稱黃傘。

(3)木羅傘,又名麻母雞、麻傘。

2、致幻蘑菇:這種毒蘑菇的形狀很像食用的“紅蔥頭菇”,只能與幹蘑菇(俗稱菇腳)相區別。中毒的主要癥狀是幻覺,主要表現為:失去平衡(站立不穩)、東西重疊、不太大也不太小(俗稱看見小矮人)、或在霧中漂浮。嚴重時,幻視可持續2-3周。最常見的有:

(1)大蒜。又稱紅氈帽,菇帽呈暗紅色,菇足表面有縱向網狀紋理,似蛇背之皮,味微甜芬芳。

(2)細腳洋蔥。又名洋蔥,外形與洋蔥相似,但腳小,外觀上感覺“頭重腳輕”。

壹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丘疹,會有紅斑、溝撐、溝裂,部分細菌上會有團藻、菌環。壹般毒菌被挑出來後,會有果肉汁液流出,味道刺鼻。除了物種鑒定,還有以下方法:

首先是外觀。壹般毒菌的顏色比食用菌鮮艷,傘多為紅色、紫色、黃色或雜色斑點,傘柄上有環和支架。

第二是氣味。毒菌往往辛辣、惡臭、苦澀。食用菌具有細菌固有的香味,無異味。毒菌的味道又苦又苦。無毒才好吃。

三是變色試驗。毒蘑菇收獲後容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用蔥白擦蘑菇蓋。如果蔥變成藍棕色,證明有毒,否則無毒。毒菌煮熟後遇到蒜頭會變成藍色或棕色。煮蘑菇的時候,把燈芯草放在鍋裏壹起煮。烹飪後,如果燈芯草變成藍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毒蘑菇在煮蘑菇時會使銀器變黑。

第四是奶測。在野生菌表面撒上少量鮮奶。如果牛奶蛋糕在其表面,它可能有毒。

區分毒蘑菇和非毒蘑菇,不僅需要以上知識,還需要實際經驗。

另外,吃野生蘑菇要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不要吃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類。去市場買野蘑菇,最好買自己吃過的。買回來之後,妳應該把它們炒透,然後再吃。

第二,不要吃野生菌,最好壹次吃壹個野生菌。不要把采集的野生菌都放在壹起炒,因為不同種類的野生菌混合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無毒的可能會變成有毒的;加工時要小心,比如吃牛肝菌,最好的辦法是先煮熟,以降低毒性,減少中毒的可能性。

第三,吃飯的時候不要喝酒。有些野生蘑菇雖然無毒,但其中含有的壹些成分會與酒中含有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毒素,引起中毒。

第四,如果吃了該菌後身體不適,出現惡心、頭暈、嘔吐、視力不清或幻聽等癥狀,應立即去醫院治療。萬壹來不及就診,應立即采用簡單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和導瀉,以盡快消除體內未被吸收的殘留細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惡化。經過這些治療後,要盡快轉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