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3 01:24:39)
《麻花少女》錄制現場
山東省煙臺市的很多人都會註意到,附近壹個小市場的壹家“鴻翔蜂蜜大麻花”門口總是排著長隊。之後壹年之內,全國開了1500家連鎖店,這壹切都源於壹種獨特的配方和壹段艱難的經歷。這家麻花店的老板叫劉偉宏,只有29歲。
老公:妳是不是瘋了,想上天堂?
劉偉宏曾經是山東省招遠市壹個普通的農家女孩。初中畢業就開始做生意了。她在招遠開了壹家裁縫店,賣衣服和化妝品。2001年,她和丈夫潘宏成來到煙臺。當時丈夫事業如日中天,在東郊買了壹套豪華別墅。因為女兒剛出生,對煙臺人壹無所知,整整壹年什麽都沒幹,但腦子壹刻也沒閑著。
壹次偶然的機會,她和丈夫去東北探親。壹個做面食的親戚,麻花賣的很好,很多人從遠方來找。劉偉宏嘗過之後,覺得味道不錯,他肯定能做得比這更好。人們吃它主要是為了“衛生和方便”。麻花本來就是在街上賣的,看不到它的制作過程,讓人不放心。如果放在專賣店,顧客可以從窗口看到整個加工過程,肯定會大受歡迎。
回到煙臺後,她開始忙碌起來。她向當地有名的糕點師傅求教,試了壹遍又壹遍,味道還挺不錯,但感覺還是不太理想,於是決定去北京找專家研究配方。
當她丈夫發現她在做什麽的時候,第壹反應是:這個女人“瘋了”!有個好“富婆”不就跟擺攤炸麻花壹樣了嗎?掙這麽點小錢還不夠丟人!劉偉宏是個固執的女人,她決定了的事就要堅持下去。從北京留學回來後,麻花的味道遠遠達不到它的理想要求。她覺得要想做成,就要做出壹鳴驚人的味道。
為了學習糕點技藝,她去過陜西、成都、哈爾濱、大連等很多地方。“餃子就不用說了,像那些餅,我想我得做50種,我能做100種。”
花了壹年多時間,跑了七八個城市,回到了家。劉偉宏結合自己的知識,拋棄了傳統麻花制作中使用的食用堿明礬、糖精等原料。他在保持麻花原有精致造型的基礎上,嘗試加入想象中的好東西,如奶粉、奶油、雞蛋、糖、蜂蜜等。,但無論他怎麽折騰,都得不到壹鳴驚人的味道。這時,
結果,劉偉宏成功了,終於在那個夢裏找到了獨特的味道。
開業當天大排長龍
2004年3月,在丈夫和家人的強烈反對下,滿腹辛酸的劉偉宏在煙臺大學附近的萊山菜市場開了第壹家麻花店。她決定走低價路線,以量取勝。因為用料講究,成本比普通麻花高很多。別人賣菜賺50%的利潤,她卻把利潤定在每個20分,掛上了“1元1,買三送壹,買五送二”的招牌。
商店悄悄地開張了。店面整潔明亮,10多名員工統壹著裝,令人耳目壹新:麻花也能進專賣店?許多人來看熱鬧。過了壹會兒,不可思議的壹幕出現了:窗口排起了長隊,人們拿著熱騰騰的麻花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開業當天賣了4000多塊,晚上9點多才勉強關門。第二天人更多了,最長的時候有八九十人。排隊讓劉偉宏傷透了腦筋:排隊到別人家門口堵了自己的生意,排隊到馬路上堵了交通。有時候,顧客會因為插隊而發生打鬥,甚至劉偉宏本人從店裏拿出麻花,他都會遭遇大規模的“抗議”。旁邊炒雞店的老板說,她開店七年了,從沒見過這麽賣菜的場面。配方70萬不賣
排隊吃麻花很快使劉偉宏的生意在煙臺獲得了良好的聲譽,許多人上門希望加入。4月,劉偉宏從第壹家加盟店拿到了9000元。她高興得睡不著覺。她把錢放在枕頭上。她對丈夫說:“看,我的第壹家店很成功。”老公扔給她壹句:“9000塊錢值得妳這麽累?”
5月的壹天,壹位浙江商人出價50萬元購買劉偉宏的麻花配方。劉偉宏的第壹個想法是,這個人是個騙子或者他有精神病。丈夫認為這個男人是個傻瓜。這個人非常真誠。10多天他來了三次最後加價到70多萬。然而,在10天裏,劉偉宏在煙臺的麻花店增加到了十幾家。發展勢頭讓劉偉宏看到了配方的價值,她決定無論如何都不賣。
這個不賣70萬的神秘麻花配方,在劉偉宏手裏能產生多大價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來越忙。每天,她都被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淹沒。她的兩部手機幾乎不停,耳朵都酸了。她沒有時間洗澡,因為僅僅10分鐘就會有20個未接來電。她對著手機壹遍又壹遍地重復同樣的內容。很長壹段時間,她壹看到手機就害怕惡心。她的辦公室外總是有很多客戶在等著洽談...
事業和家庭不能兼得。
在丈夫潘洪成看來,女人的職責就是照看孩子,照顧好家庭,出去工作也要做點體面的事。他壹直覺得油條是個廉價的行當,就像擺攤壹樣。劉偉宏在菜市場賣麻花,讓他在別人面前擡不起頭來。他朋友說:“讓妳老婆趕緊關店。”她丈夫不喜歡帶她出去吃飯,因為她聞起來像油。和劉偉宏住在同壹個小區的“富婆們”很不屑:“哎呀,妳這是怎麽搞的?至於嘛!壹年的工作還不夠妳壹家人壹天的開銷。”劉偉宏覺得只要能賺錢,什麽都可以做,而且生意也不貴。
因為劉偉宏整天在外面忙,她把家裏的東西都放在壹邊。原本好好的壹對經常吵架,吵架,甚至動手。有幾次,劉偉宏怒氣沖沖地跑了出去。她說:“我也賺了錢。妳怎麽還這樣?”為什麽我做壹件事這麽難?"潘宏成告訴記者:"每天孩子壹哭,我的火氣就上來了。這個家還能叫家嗎?“每次他們吵架,女兒都縮在角落裏,流著淚看著他們。等他們冷靜下來,才敢悄悄過來拉他們的衣角:“別生氣,爸爸,別生氣,媽媽。“令子好像有點不對勁。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2004年6月。處於焦慮狀態的劉偉宏突然出現了聲帶問題,聲音啞得說不出話來。潘洪成只好替妻子接電話。
在這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裏,潘洪成受到了極大的啟發。他覺得只要做得好,什麽生意都可以拓展。他改變了態度,正式參與了麻花店的經營。
解雇我父親。
劉偉宏的父親曾經是她的模型店的經理。開店後,他壹年賺了22萬元,但劉偉宏發現了問題。為了省錢,她爸爸減少了燈的數量,白天她也不願意開燈。更讓她氣憤的是,為了節約成本,父親竟然用非食品專用的“垃圾袋”來裝麻花。他說他還振振有詞:“學生買壹個麻花,兩個塑料袋,三塊錢四個麻花,他要四個塑料袋。這個塑料袋的價格超過五分錢。不是浪費了嗎?”後來,他壹看到劉偉宏,就趕緊把垃圾袋藏起來,等她離開後,他又把它拿出來。
因為這些事,她經常和父親吵架,好幾次讓父親生氣。更讓劉偉宏擔心的是,當壹些員工成為骨幹和技術工人後,漲工資也留不住人,莫名其妙就走了。後來她發現原因來自父親,父親對員工“看”得很緊,經常訓員工,讓員工特別壓抑,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2005年3月,劉偉宏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態度,正式向父親求婚:“爸爸,今天我不是妳的女孩。作為我的總經理,我告訴妳,回家吧,妳被解雇了。”她轉向工人們說:“妳們解放了,不用再受苦了。”我的父親被解除了經理的職務,被劉偉宏派到倉庫管理菜園和配料。
開公司就像生孩子壹樣。
曾經有人出價1000萬買她的品牌,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她說開公司和生孩子壹樣:不要輕易開。壹旦開始,就要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也不是沒救了。母親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而如何做母親,是需要技巧的。
“創業容易,維持難。”很多紅火的加盟連鎖店很快就消失了。她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推陳出新。現在除了推出蜂蜜包子,還增加了麻花十幾個品種。她經常檢查各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對經營不規範的店鋪進行“停料”制裁。做到最好是她壹貫的風格。
目前她已經在全國開了1500家連鎖店。無論她開在哪裏,都是大排長龍。壹年多來,依靠連鎖經營,劉偉宏已經匯集了數千萬資產。這幾天她還在想著出國,和澳洲、日本、韓國等地的合作意向都在洽談中。劉偉宏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從小企業到千萬富翁,有時只有壹層紙。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並付諸行動,就能擁有遇到挫折時的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