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其葉及嫩枝,每畝大約可收幹葉和嫩枝230kg(只采收實際葉和嫩枝的壹半),無論是鮮葉或幹葉適口性極好,為各種畜禽所喜食,其幹葉粉為調味飼料,亦是配合飼料的組成成分。營養成分不亞於各種優良牧草。刺槐的能量、可消化蛋白質及常量營養成分如表71—1、71—2。
據試驗刺槐葉在全年中以6月上旬采收的粗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36%。11月上旬采收的則只有12%。但從刺槐生長習性考慮,摘葉期仍應以8月盛夏期為好,此時生長旺盛,芽的萌發力強,壹次摘去葉或嫩枝1/2,對刺槐生長無較大影響。在加強管理的情況下,南方全年可摘葉2—3次。據測定,鮮葉的粗蛋白質消化率為68.4%.幹葉為57.9%。刺槐葉中含鞣酸較少,約為0.5%。
刺槐的樹皮、樹葉、花及果實中均有毒,而以樹皮中毒質最多,特別是在秋季毒力最強,有羊采食果實中毒的病例。
表71—1 刺槐葉能量、可消化蛋白質及常量營養成分表
表71—2 刺槐的氨基酸含量表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所分析。
種子含油率13.88%,油是制肥皂和油漆的原料;花為優良的蜜源,還可提芳香油。樹皮及葉含鞣酸,樹皮纖維是造紙及人造棉等的原料。
栽培要點
刺槐為淺根樹種,適應性廣,生長旺盛,萌發力極強,利用荒山作飼用栽培,既可增加飼料,又可綠化荒山是壹舉數得的大好事。其栽培要點如下。
選地與整地:刺槐生活力頑強,壹旦侵入農田很難清除。作飼用栽培,在北方宜選擇地下水位1m左右的規劃作綠化的荒地。在南方應選擇土層較深厚的山溝兩側,或河漫灘上種植。不管南方或北方,播種時可行全翻耕,也可在山上作帶狀種植、或穴植。帶狀種植每帶墾植寬度2—6m,沿等高種植,相間2—6m再墾植壹帶。也可挖魚鱗坑,在坑內種植刺槐。生產實踐證明,刺槐混交林生長量大,病蟲害少,因此,在刺槐生長2—3年後,在帶之間種植銀山松、油松及構樹等。這更有利保持水土。
播種:可春播,當氣溫回升到7—8℃時即可播種。刺槐種皮厚而堅硬,硬實率高,播前必需進行處理,用50—60℃的溫水浸泡壹晝夜,也可將種子放在開水中浸10秒鐘,迅速取出放在涼水中充分攪拌後,再浸泡壹晝夜,這樣既可催芽,又可殺滅病蟲。
刺槐種子千粒重為21.8g,1kg種子約有4.7萬粒。直播每畝用種量2kg左右,苗床育苗,每畝播量4—5kg。
刺槐可用種子直播,也可育苗移栽,還可插根、插條和用根蘗繁殖等。插條法是,選壹年生萌條的中下部,剪成20cm長度,可直接扡插在苗床,也可秋季采好埋藏在濕潤沙裏,待第二年開春時作插條用。
飼用栽培以摘葉和嫩枝為主,種植密度可大些。
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北方早春化凍時踏穴,可預防凍拔,南方在5月份中耕除草,防止雜草蔓延。結合培土可促進刺槐生長。飼用栽培為了增加摘葉次數,提高產葉量,播種時每畝應施肥1500kg,磷肥20kg作基肥,每次摘葉以後應每畝施尿素10kg作追肥。為了促進刺槐分枝,應在株高1.5—2m時,將地上部離地30—40cm處全部割下來。這次刈割最好在秋季,冬前進行。
葉的采摘與利用:葉是植物營養光合作用的器官,采摘時不可壹次全部摘掉,在同壹株叢中可輪流采摘,每次摘去1/3—1/2。只有在冬前可把葉全部摘掉,或把地上部全部割掉。采摘時期應在葉尚未枯黃時進行。
刺槐葉含水量低,易於幹燥,可把采下的葉在地上攤平曝曬,1—2日即可曬幹,用作冬季飼料。
采種:刺槐要在10—15年以上的大槐樹才能大量結種。要選擇生長迅速、健壯、無病蟲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株。莢果顏色由綠色變為赤褐色,莢皮變硬呈幹枯狀時即可采收,莢果采集下來後,攤在地上曝曬,用碾壓脫粒或用脫粒機脫粒均可。
刺槐種子害蟲主要有豆莢螟,成蟲產卵盛期可放赤眼蜂滅卵;幼蟲期可用敵敵畏噴撒。另壹種害蟲是麥蛾,當成蟲產卵盛期可噴1605。
相近似飼用價值的同屬植物
在我國栽培的兩個變型種:
1.無刺槐(R.pseudoacacia L.f.inermis(Mirb)Rehd.〕樹高3—10m,樹冠帚狀,枝無刺,用作飼用栽培便於摘葉,可見於青島之行道樹。
2.球冠無刺槐(R.pseudoacacia L.f.umbraculifera(DC.)Rehd.)分枝細密而整齊,枝無刺或刺很小而軟。不開花或開花極少,幾乎無果實,多用插根或插條繁殖,可見於青島、武功行道樹。
72.爪哇葛藤
Pueraria phaseoloides(Roxb.)Benth.
(顧榮申)
別名
熱帶葛藤、三裂葉葛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