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緩解自己的選擇恐懼癥

如何緩解自己的選擇恐懼癥

前幾天我面臨壹個需要做出選擇的情況。

面對的是三個不同的工作offer,是三家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三種福利待遇。

我需要做出決定,做出選擇:有趣的?有挑戰性的?還是給錢多的?

每壹家都有各自的優勢,都有吸引我的點,有句古話說的好啊,選擇本身並不痛苦,痛苦的是選擇意味著選擇了壹個妳就必須放棄另壹個。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內心戲過後,我決定用理性的方式地來做出選擇。

記得大學時管理課上老師講過壹種分析方法,叫SWOT分析法,即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劣勢) Opportunities(機會) Threats(威脅)。SWOT分析法通常用於企業管理進行決策中。

我拿出壹張紙,列壹下各自的優勢劣勢,同時重新審視了壹下我的個人職業目標。很快,答案很快就有了。

管理學的教材是由壹個叫做斯蒂芬·P·羅賓斯的美國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寫的,最近他出了壹本非常接地氣的書,教妳如何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做出正確決策的方法指導書——《做出好決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選擇,如何快速進行決定,做出盡可能正確的選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選擇恐懼癥,不是性格問題,只是用錯了決策方法。

也許壹下幾個方法對妳有用:

壹、明確目標

在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壹本書》壹書中細致探討過關於如何選書、購書、讀書等問題。

在書中,奧野宣之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探討。總結來說就是:

帶著目的去選書、帶著書單去購書、帶著問題去讀書。

明確了目標,然後針對性地進行選擇,高效決策並有效地吸收書中的內容,實現活學活用。

這個簡單的方法不僅僅適用於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明確目標息息相關。大到生活目標,小到市場買菜都是如此。

對於我這種壹進到菜市場或超市就目光渙散的選恐宅女來說,出門先列好購買清單,到了直接買,買完東西拍拍屁股走人,省時省事壹不費腦子二不多邁步子——從根本上解決選擇恐懼癥的困擾。

美國著名外交家基辛格說過:如果妳不知道要去哪裏,每條路都是死胡同。

當妳不知道該往哪走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什麽出發。

二、區別關鍵決定和其他決定

我家樓下出門左轉和右轉各有垃圾桶,早上出門我該把垃圾扔到哪個裏面呢?

購物車裏放著好幾件好看的裙子,看了半個小時,到底買哪個呢?

潮汕砂鍋粥很好吃,沙縣小吃也很不錯,今天中午吃哪個呢?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為何總是有這麽多的選擇……

事實上,這些選擇,壹,點,都,不,重,要。

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麽幾個。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決策並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去擔心和分析,因為並不是每壹個決定都非常重要。如何來區分關鍵決定和其他決定呢?非常簡單,看這個決定是否會妳未來長期生活有直接影響?

據說Facebook的創始人紮克伯格常年穿灰色T恤,就是因為他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面對“每天早上起來穿什麽”這樣的問題,他認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他花心思去考慮。

當然,對於這個判斷並沒有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請記住壹點:把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決定中去。

三、減少選項

當我面對三份工作考慮如何選擇時,壹個朋友跟我說去找找別的工作機會吧!

坦白說,這真是個匪夷所思的建議。

事實上,有壹些選擇是好的,但並不代表更多選擇就會更好。

尤其是,妳糾結的原因,不是被選項不夠好,而僅僅是因為妳不能決定放棄哪壹個的時候。

過多的選擇只會給決策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在《做出好決定》壹書中做過壹個研究,發現在壹種冰淇淋的口味,面對6個品種和24個品種的果醬選擇中,消費者對於有限選擇(6種)的購買決定更滿意。

原因有三點:

1.更多的選擇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來評估這些選擇

2.選擇數量越多,我們對結果的期望就越高

3.選擇越多,我們越容易產生後悔的心理

羅賓斯表示,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麽那些名人和富豪們很難維持壹段感情。答案就是:選項太多,妳會為了尋找更“好”的人把生活變的復雜。

四、別怕犯錯

有時候我們遲遲不肯做出決定僅僅是因為怕犯錯。

有時候甚至會反復重新審視過去的某個決策是否是正確的。

《做出好決定》壹書中提到非常有價值的三個觀點:

1.壹個決定做出後,它就形成了沈沒成本,糾結於過去的決定只會浪費妳的時間;

2.如果不投球,那妳100%不會中;

3.是人就會犯錯,把錯誤當成失敗還是可借鑒的新信息都取決於妳。

王爾德不是說嘛,經驗是每個人給自己的錯誤起的名字。所以別怕,just chose it!

決策能力大概是生活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生活技能了,畢竟,是妳從前的決定成就了現在的妳,現在的決定在構成妳的未來。

不要害怕決定,也無需拖延決定,快速的做出決定,告別選擇恐懼。因為,妳的生活只有妳自己可以決定。

(插圖為英國插畫師Kaye Blegvad插畫作品,文字內容為原創,使用、轉載請聯系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