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文化早就隨著閩粵人漂洋過海。外國人管廣式茶點叫點心,音標發音和廣式糕點壹樣。早茶,又叫雲茶,和粵語版的喝茶沒什麽區別。顯然,外國人也融入了早茶文化。
外地人對早茶的熱情並不比廣州本地人差。大家都想排隊等剛蒸好的叉燒包和蝦餃。他們願意花半天時間坐在餐廳裏,把早茶當成壹種時尚潮流。但是相比之下,我們北方的好朋友不習慣早茶,北方的早間港式餐廳也很少。
第壹,南北口味差異
很多南方人都跑到南方地區,品嘗了較小的南方地區後最大的反應就是太甜了。從口味上來說,東北人愛吃鹹鮮的味道,食材和調料都很重,而廣式點心口味清淡,讓北方地區的好朋友很不適應。
尤其是排骨、雞爪、錢肚、叉燒包,東北人總是往湯的方向煮肉,味道鹹,分量略重,以飽腹感為主。在廣州人的早茶中,這類食物以甜鹹為主,與之搭配的茶被認為是上等品。
二、南北方喝茶的區別
雖然全國都是茶強國,但是不同地區的人喝茶的口味差別很大。東北人愛喝碧螺春,這是壹種清香的酒,酒精度很低。綠茶和茉莉花茶很受歡迎。福建、廣東人愛喝酒精度相對較高的茶,如綠茶、烏龍茶,以鳳凰丹樅、普洱茶為主,可以改善口感。
第三,早茶價格比較高。
在廣州,不愁吃穿的人會喝早茶。當地的年輕人開玩笑說,等待早茶餐廳開業的人,除了退休的老人,都是遊客。他們急於去上班。年輕人都是從街上買壹個廣東的腸粉,吃完就壹頭紮進工作。
但是在東北,早茶不僅耗費時間,而且花費太大。壹個蒸籠只有四個蝦餃,標價就要十幾塊錢,壹盤脆皮雞爪要近二十塊錢,壹份早茶要上百八十塊錢,對東北人來說太低了。
另外,北方地區的人普遍比南方地區的人吃得多。想要吃飽,就需要多點零食,多花錢。難怪有人說早茶店是退休人士的天下,不用擔心時間精力金錢。總之他們不用急著工作,也有退休養老金。
第四,老人們的文化藝術習慣不同。
喝早茶的老人把餐館作為他們的社交場所。他們來這裏看報紙,聊天,談過去和現在,喝點茶,吃點小吃。半天之後,他們就買得起了。但是,北方的老人沒有這樣的習慣。我們更喜歡把戶外作為聊天的地方,也許是在街道上,也許是在生態公園裏。
所以廣州的早茶在北方地區是賣不出去的。我堅信有人想過把晨光港式餐廳轉移到北方地區,但是入住率不如南方地區。所以壹些早茶品牌開新店,精準定位基本在南方。但這些早茶店最火爆的時候並不是在早上,往往是下班後,年輕人就可以來交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