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看壹組圖,這是很多人經常會吃的 “樂事薯片”的營養成分表。
類似的表格,大家在去超市購物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畢竟作為國家的強制規定,只要不是三無食品,在包裝上都會有營養成分表的壹席之地。但盡管這樣,相信大部分同學在看到這張表的時候,心裏還會是這樣的感受:
下面,我們就從能量與三大產能素、營養素參考值、單位克重、鈉及其他營養素四個角度來對這張表格進行剖析,幫助妳解碼營養成分表裏隱藏的秘密。
壹、能量與三大產能素。
還記得之前把這張營養成分表發在群裏的時候,有位同學特別惶恐的來找我私聊,說Mike,我以後再也不吃薯片了。薯片熱量太高了,100g也就是壹包多壹點的量,竟然有2101大卡!我按照食譜吃壹天也就才吃到1200呀……..
不知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妳有沒有相同的疑問。在營養成分表中,有兩個出鏡率特別高的單位,壹個是千卡,即1000卡,也叫大卡,英文是kcal,我們平時所講的熱量壹般都是以這個單位去衡量的(我們平時講到的卡路裏或者卡其實是壹個非常小的單位,生活中的熱量幾乎無法用卡去衡量,大部分人都會把“千卡”誤稱為“卡”),比如食譜的熱量等級是1200大卡,壹杯奶茶有400大卡……另壹個單位是千焦,也就是1000焦耳,英文寫作kj。兩者的換算關系為1千卡≈4.184千焦。所以,圖中的2101kj實際上大約是502千卡。當然了,結果還是不會變的,薯片由於高油脂,又有很多反式脂肪酸,還是應該被我們從餐單中pass掉。
表格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合稱為三大產能素。我們吃的食物中,能量基本上都是由這三兄弟提供的。每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提供的能量分別是4大卡、4大卡、9大卡,三者的能量之和就是該食物的總能量。(由於單位精確度的差異,會有少許誤差)
二、營養素參考值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壹定的熱量。很多同學會想,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壹種標識能夠提示我,今天已經吃了多少熱量份額了,還能夠吃多少呢。在包裝食品中還真有這麽壹項指標,叫做營養素參考值,英文NRV。
營養素參考值就是各項營養素占我們每日所需的比例,壹旦這壹天攝入的食物NRV超過了100,則表明妳的熱量攝入超出了每日熱量的需求。上圖是營養素參考值日推薦攝入量標準,這是按照壹個普通人每日所需要的各類營養元素量來定的,能量約為2000大卡,碳水、蛋白質、脂肪分別為300g、60g、60g。(這是按照普通人攝入量來定的,在減脂期間,我們需要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物質相對來說也會更少壹些。比如很多同學用的二級食譜,只有1400大卡。)
以上文中的樂事薯片為例,每100g提供2101KJ熱量,大約為8400KJ的25%,蛋白質3.9g,大約為60g的7%。怎麽樣,是不是瞬間覺得這壹串數字也沒有那麽難理解了呢?
三、單位克重
學習了以上知識,有沒有覺得在看營養成分表的時候,已經遊刃有余了呢?別急,還有壹個陷阱在等著妳。
來看這款“百奇餅幹”。壹般的餅幹熱量在2000千焦左右,而這款餅幹熱量竟然比壹般的餅幹低壹半!只有1044千焦!有沒有很!激!動!瞬間找到了低熱量零食有木有!
如果仔細觀察這份營養成分表,就會發現在份數這邊,也就是圈紅的位置,標的是50g。而壹般我們見到的營養成分表,單位都是100g(回憶壹下上圖的樂事薯片….)
這就意味著,,,換算成我們常見的每百克營養素,這份營養成分表上的數據都要乘2……最終的熱量還是2088千焦/百克。
所以在根據營養成分表挑選包裝食品的時候,壹定要註意盯緊份量,不要踏入商家設的陷阱喲~
四、鈉及其他營養素
營養標簽中通常會采用“1+4”的標識模式:“1”為能量,“4”為4個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這5項為企業必須標示的內容(強制標示),其他的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等,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標示(自願標示)。
前面說過,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是重要的營養元素,我們吃的食物中的能量基本上都來自於它們三個。它們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總能量的多少。而鈉也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壹種營養素,鈉攝入量超標容易引起高血壓、骨質疏松等多種疾病。所以挑選包裝食品的時候,“低鈉”也是壹項重要原則。
其他營養素比較常見的是膳食纖維、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維生素、鈣等礦物質。
膳食纖維屬於碳水化合物的壹種,能提升飽腹感、緩解便秘,對於人體健康也有著重要意義。而反式脂肪/飽和脂肪與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有著相關性,建議挑選0添加的。
至於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人體健康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取(比如鈣質缺乏的人,在挑選包裝食品的時候,就可以多關註壹下營養成分表上的鈣元素。)
關於營養成分表的介紹就到此告壹段落了。下壹次,我們將壹起走進超市,帶大家挑選生活中健康的包裝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