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 2 100大卡,10 ~ 13歲2300大卡。
(2)蛋白質:蛋白質是組織和細胞的基本成分,其需要量與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密切相關。學齡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最需要蛋白質,按單位體重計算對各種氨基酸的需求量高於成人。例如,成人必需氨基酸為100,10 ~ 12歲兒童為330纈氨酸、320亮氨酸、300異亮氨酸、500蘇氨酸、200苯丙氨酸加酪氨酸、6544色氨酸。可見,兒童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是成人的許多倍。其中,賴氨酸對生長發育有直接作用。日本試驗了強化賴氨酸面包。壹年後,吃強化賴氨酸面包的實驗組比不吃的對照組平均身高高5.7厘米。這種面包在中國的武漢、廣西等地嘗試過,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在供給適量必需氨基酸的同時,也要供給足夠的非必需氨基酸來合成蛋白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蛋白質質量,即氨基酸評分或化學評分來確定蛋白質的需要量。較優質的蛋白質,如動物蛋白、大豆蛋白,日常需要量相對較少。4 ~ 12歲兒童每日蛋白質為0.84 ~ 1.01g。蛋白質的供給可以根據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有所不同,例如蛋白質凈利用率為60%時,4-6歲為34克;7 ~ 9歲是41g。如果蛋白質的凈利用率為80%,那麽4 ~ 6歲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為26g,7 ~ 9歲為31g。蛋白質的需求與熱能的攝入密切相關。熱能的供應必須滿足兒童的需要,否則膳食蛋白質就無法發揮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蛋白質往往占熱能供應的壹定比例。我國3 ~ 12歲兒童的蛋白質供給量占熱能的12% ~ 14%,即5 ~ 6歲50 g ~ 55 g,7 ~ 10歲60 g ~ 70 g,10 ~。
(3)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生長期的兒童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合成和骨骼生長所需的礦物質,如鈣、磷等,這些礦物質是骨骼和牙齒發育和鈣化所必需的。此外,鐵、碘、鋅、銅、鉻、氟等微量元素也與生長發育密切相關。比如缺鐵會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要特別註意。
①鈣和磷。中國營養學會建議,6 ~ 10歲兒童每日鈣供給量為800 mg,10 ~ 12歲兒童為1000 mg。我們的飲食中牛奶比較少,鈣主要來源於蔬菜和豆制品。因為蔬菜中的植酸、草酸、纖維素、果膠對鈣的吸收有壹定的影響,所以供應量要稍微增加。我國飲食中磷的含量普遍不缺乏。骨粉和魚粉是理想的鈣磷來源,不僅比例適宜,而且易於吸收利用。如有佝僂病癥狀,應及時治療,必要時給予鈣和維生素D制劑。
②鐵。學齡兒童生長發育旺盛,造血功能大大增強,對鐵的需要高於成人。中國營養學會建議6 ~ 12歲兒童鐵的供給量為每天10 ~ 12 mg。如果從食物中攝入不足,可以用含鐵的強化食品或鐵制劑來補充,以滿足生理需要。
③鋅。據國內調查,我國兒童缺鋅非常普遍。4 ~ 6歲兒童出生時需要鋅6 ~ 10 mg,7 ~ 10 ~ 15 mg,7 ~ 12歲兒童可作為制定食譜或膳食供給的參考。壹般來說,谷物和蔬菜中含有較多的植酸、草酸和纖維素,會影響鋅的吸收,所以最好選擇海鮮或肉類、內臟等富含鋅的食物。
④其他微量元素。兒童缺碘生長和智力發育會受到影響,應多吃海帶等海產品;缺碘地區應供應碘鹽。另外,鈷、銅、鎂、硒、氟都是孩子必需的微量元素,壹般不會缺乏。但在某些地區,壹些特殊的疾病是由於水土中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而引起的,要註意預防。
(4)維生素:
1維生素A我國兒童膳食中牛奶、雞蛋、肝臟等高維生素A食物不多。主要由各種蔬菜中的胡蘿蔔素供給。但胡蘿蔔素在體內的利用率較差,5歲以上的兒童應多吃奶油、動物肝臟等維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或口服維生素A制劑,每日用量為2000 ~ 4000國際單位。
2維生素D .雖然學齡兒童骨骼發育比嬰兒慢,但如果缺乏維生素D,仍可發生晚期佝僂病。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限,含量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應給予魚肝油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壹般每天要攝入300 ~ 400國際單位或者多曬太陽。
3維生素C .世界各國對維生素C的供給量看法不壹,我國規定3 ~ 12歲,每2 ~ 3歲為壹個年齡組,維生素C的供給量分別為40、45、50 mg。高於國外的標準,已經考慮到了食物在烹飪過程中的損失,攝入量略高,有助於增強健康,提高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④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的需要量與熱能成正比,即每攝入1000大卡熱能應供給維生素B10.6毫克、維生素B20.5毫克和煙酸6毫克。我們的飲食中壹般不缺乏硫胺素和煙酸,但如果以白米或面粉、玉米為主食,不能補充適當的副食,就可能出現缺乏的癥狀。核黃素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應盡量選擇動物肝腎、雞蛋、豆醬、豆腐、花生、芝麻醬、新鮮綠葉蔬菜等內臟,提高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