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新生兒黃疸高是什麽原因?

新生兒黃疸高是什麽原因?

新生兒黃疸高的原因是什麽?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癥狀,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如下: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期特有的現象。因為胎兒處於宮內缺氧環境,血液中的紅細胞太多,這些紅細胞不成熟,容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壹方面,新生兒肝功能不成熟,限制了膽紅素代謝等原因,導致新生兒黃疸持續壹段時間。

足月嬰兒生理性黃疸始於第2-3天,此時皮膚呈淡黃色,鞏膜(白眼)以藍色略黃為主,尿液略黃但不沾尿布。第4-5天最黃,10-14天足月嬰兒消退。檢查肝功能是否正常,血清遊離膽紅素是否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的更早、更高、持續時間更長,可延遲3 -4周。雖然有黃疸,但孩子並無不適,總體情況良好。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

2、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引起的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是壹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不是很清楚。其黃疸表現為: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持續加重。如果繼續母乳餵養,黃疸會在壹段時間的高水平後慢慢減少。如果停止母乳餵養48小時,黃疸會明顯減輕。如果反復哺乳,黃疸又會上升。由於母乳中含有孕烷二醇激素,能抑制新生兒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所以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代謝排出體外,所以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出現新生兒皮膚、鞏膜黃染。

新生兒高黃疸的癥狀

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黃疸根據類型不同,癥狀也不同。

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癥狀如下: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 ~ 3天出現皮膚發黃,眼球發白,口腔黏膜發黃,輕重不等。壹般在面部和胸部比較明顯,但手掌和腳底不黃。第4 ~ 6天最為明顯。足月嬰兒從出生後10到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孩子壹般情況良好,沒有其他不適。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密切關註。壹般來說,生理性黃疸比較輕,血液中膽紅素濃度低,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病理性黃疸的癥狀如下:

小兒黃疸可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或持續較長時間,或消退後再次出現,或黃疸逐漸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也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如核黃疸。發生時,患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出現嗜睡、不能吸奶或嗆奶、肌張力低下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後期可能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癥狀。有的孩子死於呼吸衰竭,存活下來的孩子往往有智力低下、腦癱等後遺癥。

以上是新生兒黃疸癥狀的介紹。需要註意的是,新生兒出現黃疸時,家長可以餵葡萄糖水助黃。黃疸嚴重時,應及時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防止核黃疸的發生,避免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新生兒高黃疸的危害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可自行解決,但病理性黃疸是由多種原因組成的壹組疾病,必須盡早發現並治療。重度黃疸的新生兒應警惕核黃疸的發生,尤其是未成熟兒。越年輕的月份,發病率越高。壹般在重度黃疸發生後12-48小時內可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下降、嘔吐、不吃奶等癥狀。這時候如果及時治療,是可以完全恢復的。

病理性黃疸,不管什麽原因,嚴重的情況下都會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不僅可引起神經系統損害,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以預防為主,如孕期尤其是孕早期預防弓形蟲病和風疹病毒感染;預防出生後敗血癥;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黃疸的變化。如發現病理性黃疸跡象,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預防新生兒黃疸

1.胎兒黃疸常因孕媽媽濕熱侵襲而影響胎兒,導致胎兒出生後出現黃疸。因此,在懷孕期間,孕媽媽應註意飲食適度,但要吃生冷的食物,但不要太餓,並避免酒精和刺激性產品,以防損壞脾胃。

2.如果女性生過胎兒黃疸的寶寶,再次懷孕時要做好預防措施,按時服用中藥。

3.寶寶出生後,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的顏色變化,了解黃疸的進退。

4.註意黃寶寶的壹般癥狀,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吸奶困難、驚恐、斜視、肢體僵硬或抽搐等癥狀,以便盡早發現和處理重癥患兒。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肝臟大小的變化,早期防治心力衰竭。

6、註意保護寶寶的皮膚、肚臍和臀部的清潔,防止損傷和感染。

7、需要換血治療時,應及時消毒病房空氣,準備好血液和各種藥物、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以前認為不需要治療。鑒於目前優生優育的推廣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應特別註意以下幾點:

1.提前早開始奶,加速胎糞排出。

2、饑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顱骨血腫等。可加再生理性黃疸,應予治療。

高膽固醇血癥:危害主要是核黃疸。在核黃疸的研究中,過去認為間接膽紅素是脂溶性親脂性的,遊離的,與富含腦磷脂的腦細胞有親和力,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損傷細胞核,引起核黃疸。

治療措施:傳統方法包括:

1,光療:適用於任何間接膽紅素,膽紅素>;205?Mol/L,使用波長為420 ~ 460 mm的藍光(冷光源),可連續或間接照射24 ~ 48小時。光療用於治療新生兒黃疸已有40多年的歷史。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已廣泛應用於臨床,目前仍用於治療新生兒黃疸。標準?治療。為了使光療的治療效果最大化,在臨床使用中對不同光源的作用進行了比較。目前新的光療提出使用氮化鎵發光二極管,它是壹種高能耐用的光源,可以發出高強度、窄光譜的藍綠色光,藍綠色光的光譜範圍與膽紅素的吸收光譜範圍重疊。這種光源對膽紅素降解的效果優於傳統的藍光冷光源,光療後膽紅素反彈很小。

2.黃疸藥物治療的新觀點:應用錫卟啉,代號(SnMP)。它是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於臨床的唯壹血紅素類似物。血紅素加氧酶(HO)是血紅素代謝產生膽紅素的限速酶,抑制HO的活性可以減少膽紅素的產生。因此,在新生兒肝臟膽紅素治療功能不成熟的情況下,使用該藥較為合理。錫中卟啉不進入腦組織,安全劑量範圍廣,在體內不降解,也不影響肝臟中遊離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和排泄。被SnMP阻斷而不能降解的血紅素不會在組織中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