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為什麽會致癌?
西葫蘆又稱美國南瓜、西瓜,是南瓜的壹個品種。西葫蘆因其皮薄肉厚、汁多肉素、餡多而深受人們喜愛。
西葫蘆致癌的消息其實來自壹個實驗。用1200W和1600W電磁爐分別幹炸和油炸西葫蘆3分鐘和6分鐘,發現西葫蘆高溫加熱釋放的丙烯酰胺達到360 μ g/kg,即180 μ g/kg,幹炸和油炸的結果相同。
根據這份報告,蔬菜和蔬菜制品是人類膳食中丙烯酰胺攝入的主要來源,其中44.9%來自烹飪。烹飪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蔬菜釋放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其中,炒西葫蘆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居蔬菜之首。
(1)什麽是丙烯酰胺?
那麽問題來了,丙烯酰胺是什麽?丙烯酰胺是壹種具有神經毒性的潛在致癌物。目前已發現與攝入含丙烯酰胺食物有關的癌癥部位有:女性乳腺、子宮內膜、卵巢和男性前列腺、食管、胃、結直腸癌、胰腺、膀胱、腎臟、口腔、咽喉、肺、腦、甲狀腺等。
(2)丙烯酰胺多少會致癌?
國際權威雜誌《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指出,丙烯酰胺的安全攝入量上限為每公斤體重2.6微克,神經毒性的安全攝入量上限為每公斤體重40微克。壹個體重70kg的人,安全攝入量為182微克,神經毒性安全攝入量為2800微克,分別相當於壹天吃1公斤和15.5公斤油炸西葫蘆。而且這個安全攝入量並不是說超過了就會得癌癥,而是超過這個劑量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3)西葫蘆中的丙烯酰胺能減少嗎?
在實驗中,油炸西葫蘆會產生大量的丙烯酰胺,但如果選擇做湯,丙烯酰胺的量會大大減少,可能只有25微克。這是因為水的最高溫度只有100,如果沒有達到120的高溫,丙烯酰胺不會產生那麽快,也不會產生那麽多。
所以炒西葫蘆會產生丙烯酰胺,但是要攝入超過安全量,每天需要吃1 kg以上。同時,患癌風險與烹飪方法有關。油炸西葫蘆產生的丙烯酰胺含量高,水煮西葫蘆產生的丙烯酰胺含量不高,相對安全,所以人們可以選擇水煮西葫蘆,健康安全!
西葫蘆的營養價值
事實上,西葫蘆有很多營養成分。西葫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不含脂肪,還含有瓜氨酸、腺嘌呤、天冬氨酸等物質,鈉含量很低,是公認的保健食品。
西葫蘆含有葫蘆巴堿和丙二酸,這是普通瓜類所沒有的。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抑制糖轉化為脂肪的功能,被譽為“天然健康食品”、“天然瘦身美容食品”。
西葫蘆也含有更多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這些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酶水解,但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糞便排泄。
更重要的是,西葫蘆中含有壹種幹擾素誘導劑,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提高免疫力,起到抗病毒和抗腫瘤的作用。
總之,西葫蘆的營養價值毋庸置疑。當然,妳不能因為西葫蘆可能致癌就拒絕它。為了健康,西葫蘆還是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