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裏的超輕4代40.5碼,內長260mm,重255g。相比之下,65Z的重量為292g,CFZ2二代的重量為332g。相比之下,這鞋的重量真的不是針對誰的。超輕系列名副其實,真的很輕。
從我的觀察來看,超輕4代應該是在鞋面上做了輕量化處理,整個鞋面感覺很薄,和傳統的羽毛球鞋差別很大。鞋跟處海綿厚度約為1.6 cm,感覺比其他球鞋略薄。
這個問題是我用超輕系列之前最關心的問題。對我來說,球鞋重壹點沒關系,但是防護性能壹定要到位。拿到超輕4代後,我先看了下鞋跟的減震情況。嗯,YONEX最新的power pad+,鞋底還有全新的超輕中底緩震材料,減震性能沒問題。
鞋面看起來有點薄,穿上之後沒有其他球鞋那種厚重的包裹感,但是包裹性能還是有保證的。整個腳被鞋面固定,在前後左右移動的過程中不會移動。橫向支撐性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雖然腳踝略顯單薄,但與腳踝處有較多填充物的球鞋相比,它們缺乏穿著時的棉花般觸感。但是我沒有感到不舒服和不穩定。
如果妳之前沒有穿過超輕系列,那麽腳上的第壹感覺就是略薄,尤其是鞋面,比羽毛球鞋更接近運動鞋的感覺。
我身邊有很多穿超輕3代的球友,從上了年紀的大叔到還沒畢業的學生,還有很多人動作節奏不標準。但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超輕3代有什麽問題。有些球友很喜歡超輕的腳感,第壹時間從4代開始。所以超輕4代的實戰我很放心。
我穿上超輕4代後的第壹感覺就是,這鞋是為速度而生的。前腳手感硬,觸地反饋清晰,起步夠快。鞋跟的減震性也不錯,在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減震很大,但是後退的時候不軟,保證了後退的速度。
運動鞋鞋楦2.5E,正常寬度。如果腳很寬,人們需要註意是否合腳。對我來說,球鞋有點窄,但前面留出的空間正好可以防止我上網時撞到腳趾,即使我速度很快。
我覺得網上有人批評超輕4代的側向支撐能力,我覺得我個人使用沒有問題。兩邊的活動支架完全可以滿足我的要求,從來不覺得撐不住。
總的來說,我覺得超輕4代適合追求速度的人。如果妳想追求最快的速度,那麽超輕4代壹定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不建議體重大的人嘗試。超輕系列真的不好保護。如果受傷或超重,需要更強的防護性能,可以考慮更全面的CFZ系列。
其實我第壹次看到超輕4代的時候,對它的外觀就有點失望。似乎和三代相比,沒有太大的提升,外形還是中規中矩,上圖不夠。不過那個薄荷的配色很吸引人,引起了我的購買欲。如今,這款羽毛球鞋越來越像壹個時尚品牌。像古典藝術大師壹樣,超光4代依然保持了壹貫的保守風格。壹看就知道是壹雙羽毛球鞋。
但也不能說這個設計是失敗的。我身邊有很多三四十歲以上的球友都覺得羽毛球鞋應該是這樣的。現在花裏胡哨的球鞋是不能接受的。也有很多人不想穿的太張揚,超輕4代相對低調的外觀恰到好處;還有壹些人尋找超輕系列的腳感,愛上這種輕感。只要外觀沒有大問題,他們是不會選擇其他球鞋的。所以超輕系列是我身邊很常見的球鞋,側面也體現了球友的認可。
我手裏的那雙是明黃色和綠色的,整體看起來很鮮艷。鞋子前半部分以亮黃色為主,後半部分為綠色,用斜線表現速度感。壹個左鞋跟和壹個右鞋跟是白色的YONEX標誌和超輕的English-AERUS。鞋底也是亮黃色的。基本上,如果妳穿著它去球場,別人壹定會發現妳買了壹雙新鞋。另壹種配色是薄荷藍,比較清新,比較低調。周圍已經有球友了,效果很好。
穿了壹個多月,超輕4代左腳內側輕微磨損,會變黑。打球的頻率是壹周壹兩場,以單打為主。單打拖延癥真的很嚴重,身邊雙打多的球鞋情況好很多。磨損不嚴重,但是有點影響顏值。兩雙鞋交替穿的話,球鞋的使用壽命至少壹年,可以滿足我的要求。
防護性能經過實戰驗證,實戰中不存在拉襠現象。全方位快速移動,有足夠的包裹性,激烈對抗下防護性能沒有問題。
超輕4代的顏值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防護和耐磨也能滿足日常遊玩的需求。適合不怕受傷,喜歡追求輕盈和絕對速度的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