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的形態特征
①成蟲:灰褐色,體長6-7 mm,翼展12-15mm,翅狹長,前翅後緣有黃白色三度鋸齒形波紋,兩翼合攏時有三個連續的菱形斑點。前翼有壹條長尾巴。
②卵:卵圓形,扁平,長約0.3毫米,黃綠色。
③幼蟲:成熟幼蟲呈紡錘形,體長10-12mm。初孵仔魚黃白色,成熟仔魚淺綠色,胸背板上有兩條由小黑點組成的“U”形紋。
④蛹:初為水綠色,後為灰褐色,體長5 ~ 6 mm..繭是紡錘形和網狀的。大多附著在蔬菜葉子的背面或頸部。
小菜蛾的危害
眾所周知,小菜蛾是世界上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蟲。小菜蛾,屬於鱗翅目,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蟲,又名雙頭尖、吊屍、小毛蟲等。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蟲,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甘藍、紫甘藍、花椰菜和芥菜,其次是甘藍、蘿蔔和油菜。剛孵化的幼蟲潛入葉肉中覓食,形成微小的隧道;壹齡末或二齡初,幼蟲鉆出隧道,以葉片上的葉肉為食,僅留下表皮作為透明天窗;三歲以後,由於食量增加,吃東西造成破洞或刻痕。嚴重時可將葉子吃光,只剩下葉脈;成蟲是小蛾,危害留種植物上的幼莖、幼莢和籽粒。
小菜蛾在廣州和中國其他南方地區幾乎全年都有發生。長江中下遊春秋兩季屢遭危害。我國小菜蛾年平均世代數可達10 ~ 20代。此外,十字花科作物種類繁多,出現多個品種,因此常造成世代重疊。在這種情況下,長期單壹使用某壹種農藥或某壹類農藥,更容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往往使農作物生產部門和農民措手不及,造成重大損失,同時也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我國的大規模農業生產中,由於生產方式還比較陳舊,沒有統壹的、有組織的、有效的防治小菜蛾的對策和手段。因此,遵循害蟲綜合治理的原則,提出了小菜蛾的綜合治理方法。
小菜蛾的特效藥有哪些?
幼蟲卵孵化高峰期至1 ~ 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該蟲抗藥性強,選擇農藥時應交替使用。
1.常規防治藥物667_田間可噴灑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50g(1800倍)或2.5%高效氯氰菊酯水溶液60g(1200倍)。
2.每667_田,5%氟蟲腈苯甲酰胺懸液100g(1000倍液)、24%氟蟲腈懸液100g(700倍液)或100%氟蟲腈懸液100可作為綠色對照藥物。
3.綜合防治采用常規防治藥物與綠色防治相結合,連續交替使用農藥,可基本減輕小菜蛾的危害。應註意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使用後的農藥殘留,每批蔬菜采收前7 ~ 10天必須停止使用農藥,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農業控制
1.有機肥的合理施用與健康栽培。選擇抗(抗蟲)品種,比如優良的西蘭花。合理施肥,按照“控氮增磷增鉀”的原則,提高蔬菜的抗逆性。
2.避免害蟲高發,清潔庭院種植。合理安排留茬,避開小菜蛾苗期危害高峰。葉菜收獲後,及時清理田地,減少蟲源。
3.實行輪作和間作,切斷害蟲的食物鏈。種植時盡可能避免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尤其是夏季,控制秋季危害高峰。
物理方法
用物理方法誘殺成蟲,減少卵數。
用頻振殺蟲燈或用糖酒醋誘殺成蟲,減少田間產卵量。將糖酒醋引誘劑按比例配制,放入器皿中,均勻分布在田間進行誘殺。利用小菜蛾的趨光性,在菜地每隔2/3h設置1只黑光燈誘殺成蟲。全生育期用20 ~ 22目防蟲網覆蓋作物,可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這種方法壹般用於保護地育苗和小範圍試驗。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即天敵或生物代謝物和產物來控制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和危害。
生物防治的主要內容包括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生物農藥的使用、誘導不育技術、信息素的利用和轉基因工程。
1.天敵的保護和利用
攻擊小菜蛾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昆蟲和病原菌。寄生蜂殺死的小菜蛾幼蟲占很大比例。這些蜜蜂被以前被小菜蛾幼蟲傷害過的葉子所吸引。壹旦發現小菜蛾幼蟲,先用毒刺將蟲螫傷,然後在蟲體內產壹個或多個卵。作為新壹代的蜜蜂,它們在這些小菜蛾幼蟲的體內度過卵的孵化和幼蟲的生長階段,耗盡小菜蛾幼蟲體內的營養物質並最終殺死它。然後蜜蜂幼蟲進壹步變成蛹,成功讓新壹代蜜蜂飛出來。寄生蜂也叫寄生蜂。眾所周知,大多數物種都是用拉丁文命名的。有些寄生蜂只攻擊壹種或幾種寄主昆蟲物種,對人類無害。
2.生物殺蟲劑的使用
噴灑500-800倍的蘇雲金桿菌(Bt)懸浮劑,或噴灑2000倍的1.8%阿維菌素(阿維菌素、毒死蜱、阿維菌素),或使用BT乳劑、1%氧化苦參堿等生物或植物農藥,可避免殺死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