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醫的特色療法之壹,但是妳知道艾灸也可以防癌嗎?
艾灸中的硒含量很高,是蘆薈的10倍,蘆薈是公認的抗癌植物。具有抗腫瘤和抗衰老的作用。現在正是秋季清肺排毒的好時機,艾灸是養生的首選。艾灸滲透性強,在體內循環,調理臟腑,滋養氣血,驅邪祛邪,驅寒祛濕,潤肺解毒。
艾灸療法在中國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通過艾火的純陽熱給予人體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穴位的傳導,調節臟腑陰陽平衡。
現在是秋天,這個時候沒有暑氣。此時,寒意正隨著夜的推進慢慢入侵。
秋天,膽經和肝經最差。因此,秋季保健的關鍵是艾灸膽經和肝經,強化其功能。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能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回陽解郁,通過刺激體表某些穴位,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除此之外,艾灸還可以調節內分泌,祛寒濕,改善睡眠。對於女性來說,最令人驚訝的效果就是美容保養,包括祛痘、祛斑等。,還能延緩衰老瘦身!~
我們在艾灸的時候可能會消耗壹些精血,所以有時候不能艾灸。
以下七點不適合艾灸。
1,孕婦;
2.生理期;
3.饑餓和飽腹感;
4.壹些傳染病;
5、高熱、高血壓危象、晚期肺結核;
6.嚴重貧血(低血糖)和急性傳染病;
7.極度疲勞,醉酒,出汗,情緒不穩定。
為什麽艾灸可以防病治病?
艾灸是中醫防病治病、養生益壽的壹種簡便有效的方法。艾灸是用艾絨或其他藥材點燃後,在體表壹定部位或穴位進行燒、烤、熏、燙,或用鮮制品搗實。借助艾火或藥物,使施灸部位發熱、充血甚至起泡,從而達到溫散寒邪、溫通經絡、回陽救逆、化瘀散結、強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防治並發癥的作用大多來自於艾灸的滋補作用。中醫認為艾灸能防病治病是因為它能使人體發揮以下作用。
1.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是健康的,陰陽失衡就會生病。艾灸可以恢復陰陽失衡。
調和氣血
氣是生命之源,血是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血充足,生命活動才會正常。不然會生病的。艾灸可以補氣養血,理氣和中,達到保健的目的。
3.溫經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通暢有利於氣血運行和營養輸送。如果邪氣侵入經絡,就會引發疾病。艾灸借助其溫膚的功能,溫暖皮膚經絡,活血通絡,從而達到治療各種因寒血凝滯、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疾病和證候的效果。
4.強身祛邪
正氣存在於內,邪氣就幹不了。艾灸可以培養人體正氣,增強防病抗病能力。
此外,現代研究還證實,艾灸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提高其免疫效果,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艾灸還可以改善人體各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利於多種疾病的康復。艾灸正是通過上述原理,達到保持身體健康,保護船舶免受各種常見病侵害的目的。
美容灸5個穴位
良好的膚色往往反映了健康的身體狀況。針灸醫生指出,只有當臟腑功能正常,氣血旺盛,才能保持年輕,容光煥發。出現黑眼圈、眼袋、面部皺紋時,往往需要滋陰補腎,清虛降火,祛瘀通絡。艾灸以下穴位,會幫妳由內而外帶出好氣色。
合谷
合谷位於手背第壹、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中點附近。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元氣交匯的重要穴位。《四將軍腧穴之歌》說“面口合紋,說明合谷穴具有治療面部疾病的作用,因為合谷穴能疏通局部經絡和氣血。
背部穴位
舒歌,第七胸椎棘突下1.5英寸。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1.5寸。脾俞,位於胸椎棘突下11、1寸處。艾灸這些穴位可以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太溪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此穴可滋陰補腎。
水分
臍上方1英寸。這個穴位可以幫助腹部去除脂肪,消除水腫。
三陰交
三陰交穴在內踝上方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艾灸此穴可調節機體陰陽平衡,調節內分泌。
做美容灸時,用無煙艾條輕輕灸上述穴位,每次10-15分鐘,灸距穴位3-5厘米,每日壹次,直至穴位溫熱微紅,10次為壹個療程。
艾灸的時候需要註意什麽?
雖然艾灸是壹種簡單的方法,但在臨床應用中應註意以下幾點,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那麽艾灸的時候需要註意什麽呢?
(1)施術者應認真、專註、細心操作。艾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操作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如需疤痕灸,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②臨床艾灸時要選擇正確的體位,患者的體位要挺直舒適,這樣不僅有利於穴位的準確選擇,也有利於艾炷的放置和艾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量,往往是根據艾炷的大小和灸的力度來決定的。壹般來說,初病體質強的艾炷要大而強。艾·Xi,久病不愈,體質虛弱,應該是又小又壯。根據施灸部位的特點,不宜在頭面部和胸部施灸。腰腹部艾灸,可大可壯;皮膚薄、筋骨多的四肢末端不要艾灸;肩膀和兩股厚皮和飽滿的肌肉應該大而結實。艾灸要結合病情來施。如果是風寒感冒,陽氣即將脫盡,沒有大鍋的艾灸是不行的;如果是外感風寒、癰痹,要適度掌握,否則容易導致邪熱內郁的不良後果。
④艾灸應用廣泛,既能益陽,又能傷陰。在臨床上,凡是陰虛陽亢、邪內壅盛、熱毒過盛等病癥,都要慎用艾灸。
⑤施灸時,不應在五官、心口區、血管大的區域等處施灸疤痕。,而且穴位要慎用。孕婦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
⑥施灸或溫針灸時,要註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對皮膚和衣物造成灼傷。在灸的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的距離,掌握灸量,避免灸量過大,造成灸傷。
如果艾灸後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揉就可以自然吸收。如果水皰過大,可用消毒針頭從水皰底部刺破,然後塗上龍膽紫液,並告知患者不要撓,幾天後可吸收愈合。已化膿灸者,灸瘡化膿期應忌食酒精、腥味、刺激性食物,以防感染。如果有二次感染,要及時治療。此外,應更加重視艾灸治療,尤其是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⑦手術診室,應註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避免煙霧太濃,汙染空氣,對人體造成傷害。艾炷或艾條灸治療後,燃燒的艾條必須熄滅,以防再次發生事故。
艾灸有哪些禁忌?
艾灸的應用範圍很廣,但也有它的禁忌。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禁忌:壹些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書之間有差異,相當不壹致。比如《針灸甲乙經》只有24個穴位,而《針灸集成》卻有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來看,絕大多數都沒有必要禁灸。但頭面部或重要器官、大血管附近的壹些穴位,應盡量避免艾灸或選擇適當的艾灸療法,尤其是用艾條直接灸。此外,腹部較少的孕婦也禁止艾灸。
2.禁忌:高熱、大量嘔血、中風、肝陽頭痛等癥狀壹般不適合艾灸,但也不絕對。
3.其他禁忌癥:飽食、過勞、饑、醉、渴、驚、驚、怒者慎用艾灸。另外,近年來發現有少部分患者對艾蒿過敏,此類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療法或其他穴位刺激方法。
結論:原來艾灸也能有效抗癌。妳覺得很神奇嗎?所以,平時不妨艾灸壹下。但是艾灸也有註意事項和禁忌,有些人也是不能艾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