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字最早見於《左傳·成功十年》:“疾不可為。上有頂,下有膏,攻不到,觸不到,做不到,做不到。”膏藥有很多含義,可以指疾病狀態,人體部位,膏藥穴位。古人把心尖脂肪稱為“乳脂”,心臟與膈肌之間的空間稱為“胃”。膏藥是指心臟以下,膈肌以上的部分。“絕癥”壹詞也由此而來。
奶油的三層含義
1,指解剖部位,高等醫生認為膏藥相當於十二指腸壺腹。
2.指的是高竹書的點,本文重點是內容。
3.描述疾病發展的階段,如絕癥、絕癥,用作形容詞。
Gāo huāng(BL43),膏藥點。
位置:位於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相隔3寸。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功效:補虛散寒,通經壯陽。
局部解剖:肩胛岡邊緣有斜方肌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有肋間動靜脈的背側支和頸橫動脈的降支。有第4和第5胸神經後支。
藥膏應用廣泛,《備千金要》雲:“藥膏可治百病,主體消瘦衰弱,夢失精氣,咳喘失氣,糊塗忘錯。”並指出“若能得心方便灸,則無病而愈。”孫思邈認為,膏藥穴無藥可治。如果能準確找到膏藥穴位,用艾灸治療,就能包治百病。
療法
1,肺部疾病
慢性咳嗽、肺痿、哮喘等。,“穴位在哪裏,適應癥就在哪裏”,貼敷點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應位於肺,所以貼敷點可以治療肺相關疾病。
肺與膀胱相通,肺病要清膀胱水,再用穴位清濁;膀胱病應以清肺氣、止嘔為主。
2.腎臟疾病
遺精、不孕等。
腎不封,精不固。精藏於腎,但主要在心。腎和膀胱由表及裏,膀胱通過其他通道進入心臟。所以膏方可以調腎固精治療遺精。
3.腦部疾病
瘋狂等等
膏藥穴為膀胱經穴,膀胱經腦“直,自上入絡腦”,與督脈相通。“督脈之差叫做腸腔。托住脖子,攤在頭上,放低到肩胛骨左右。不要走在陽光下,滲透到脖子裏。”督脈主治精神病,所以膏藥穴可以醒神開導妳治療癲狂。
4、脾胃疾病
呃逆等
膏藥位於心臟之下,膈肌之上,穴位主要用於“接近”,胃的背俞穴位於膀胱經上,所以膏藥可以調理氣機和胃,減少不利的流動,治療呃逆。
5、肢體癱瘓、痿弱、腫瘤疾病
膏藥穴位可以治療腰疼;痿的病變在筋骨,但其根源在五臟不足。膏藥是膀胱經的穴位,與五臟關系密切。該膏藥能調節臟腑功能,治療痿弱。
6.健忘
膀胱、腎在表於裏,膀胱經入心,脾背俞穴位於膀胱經上。貼膏藥灸能補益心脾腎,治療健忘。
使用參考:古代有13種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很多,都強調取穴時要分開肩胛骨,可以作為臨床的參考。
可以用針灸。深部有重要器官,如果針刺深度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創傷性氣胸。在腧穴上貼膏藥灸可以為病人強身壯骨,幫助體弱者康復。
艾灸高壹俞穴具有補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各種慢性咳喘,尤其適用於體寒者。
現代應用研究
現代常作為扶正祛邪、補益氣血的穴位,用於治療各種衰弱性疾病。可用於治療骨蒸、盜汗、吐血咳痰、哮喘等疾病,也是艾灸中常見的強項。
趙麗娜等選取高甲穴中脘、足三裏、梁丘、肝俞,采用穴位埋線療法治療40例超重或肥胖乳腺增生患者。有效率為97.5%。
在糖尿病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張智龍等采用調理脾胃針刺法治療糖尿病腎病,並選用曲池、枳溝、合谷、雪海等穴位。,並發現其能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改善腎功能,延緩腎損害;
對於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為了提高免疫力,給患者貼膏藥灸,臨床效果相當好,如白金梅。
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支氣管哮喘42例,有效率為97.62%。
《醫學概論》記載“肺與膀胱相通”,肺與膀胱經相通。肺衛氣主皮毛,膀胱經氣能幫助肺運行,保護體表之氣。此外,膀胱經與五臟關系密切,隔姜灸可溫中散寒,解表。貼膏藥穴走姜灸,可解表散寒,調理氣血,溫中補虛,恢復正氣。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已刪除)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交流,請喜歡、收藏、轉發我的文章。
每周更新主要以成人針灸推拿和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