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肉桂有什麽副作用?

?肉桂有什麽副作用?

來源《唐本草》

拼音名柔桂

別名鬼母(本經)、秭歸(藥性理論)、大圭(唐本草)、臘歸(任齋制芝方)、歸脾經(本草)、玉歸(求本草)。

來源

它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幹皮和枝皮。壹般在8月~ 10期間,選擇桂花樹,將樹皮按壹定寬度剝離,加工成不同規格,主要有以下幾種:

1桂花:將培育5-6年的幼樹幹皮和粗枝皮去皮,曬幹1-2天,卷成筒狀,陰幹。

2.桂邊:把十幾年的幹皮剝下來,兩頭修整,放在木制的凹凸板裏曬幹。

3.板桂:將陳年桂花樹的幹樹皮剝去,在離地30cm處做環形切口,剝去樹皮,放入月桂夾中,九成幹時取出,縱橫疊放,壓平,約1個月後完全幹透。

至於肉桂,也就是肉桂加工過程中檢出的邊條,去掉了木塞。各種肉桂商品應存放在幹燥陰涼處,或放在鐵盒中密封。

原來形狀

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經)、桂、(爾雅)、桂桐(郭璞《爾雅註》)、和。

常綠喬木,高12 ~ 17米。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和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 ~ 17厘米,寬3.5 ~ 6厘米,先端尖,基部鈍,全緣,頂部綠色有光澤,底部灰綠色,有絨毛;它從基部起有3條脈,下面明顯凸起,細脈水平平行;葉柄粗壯,長1 ~ 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10 ~ 19厘米,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被筒長約2毫米,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毫米,內外密被短柔毛;發育中的雄蕊為9輪和3輪,花藥長圓形,4室瓣裂,外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藥向內,第三輪雄蕊向外,花絲基部有2個腺體,最裏面有1個退化雄蕊,花藥心形;雌蕊略短於雄蕊,子房橢圓形,細胞1,胚珠1,花柱薄,幾乎與子房等長,柱頭略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端略截頂,暗紫色,長約12 ~ 13毫米,外面有宿存花被。種子是橢圓形和紫色的。花期為5月至7月。結果期為次年2月至3月。

這種植物的嫩枝(桂枝)和幼果(桂枝)也入藥,每壹種都有專文詳述。

生境分布在沙質土壤和坡山地栽培。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性格;角色;字母

1關桂(本草)

又名:金匱(經典之書)、通歸(唐本草)、桂爾通、歸通和調歸。呈半槽形或圓柱形,長約40厘米,寬約1.5 ~ 3厘米,厚約1 ~ 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和小裂紋,卵圓形皮孔,偶有凸起的橫條紋和灰斑;刮去木塞,表面光滑,紅褐色,俗稱桂心。內表面呈暗紅棕色顆粒狀。硬而脆,斷面呈紫紅色或棕紅色,可見淺色石細胞群,折線呈環狀。氣息芬芳,味道甘甜刺鼻。

邊境上的兩個桂冠

又稱;青花龜它呈長片狀,左右兩側向內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長40 ~ 50厘米,寬4.5 ~ 6厘米,厚3 ~ 6毫米。外表面呈灰褐色,內表面呈紅褐色,用指甲撓時呈褐色,有油性。香氣濃郁,其他和關桂差不多。

3班規(《本草》)

別名:桂楠。呈板狀,壹般長30 ~ 40厘米,寬5 ~ 12厘米,厚約4毫米,兩端切面粗糙。

綜上所述,最好是皮細肉厚,斷面紫,油重,香氣濃郁,味甜微辣,嚼之無渣。

桂皮的化學成分含有1 ~ 2%的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肉桂醛75 ~ 90%,還有少量的乙酸肉桂酯和乙酸苯丙酯。本產品不含丁香酚。還含有粘液、單寧等。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肉桂中所含的肉桂醛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減少。對抗甲基苯丙胺的過度活動、旋轉棒試驗引起的運動障礙和延長環己基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通過小鼠壓尾或腹腔註射醋酸觀察扭體運動,證明其具有鎮痛作用。對小鼠正常體溫和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發熱有降溫作用。桂皮醛和桂皮酸鈉對溫針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能延緩士的寧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和死亡的時間,降低尼古丁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和死亡的發生率。對戊四氮引起的無效。

2降壓作用

附子肉桂復方對腎上腺皮質高血壓大鼠(壹腎上腺火燒形成的模型)有降壓作用;但對腎性高血壓大鼠(圖8結紮腎臟形成的模型)無影響。這種作用可能是由於附子和肉桂促進功能減退的腎上腺活動,使其趨於正常。

3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0.2ml/10g(10.8g/180ml)的輸液(品種不詳)15ml,第三天感染日本血吸蟲,無預防作用。若與雄黃、檳榔、阿魏同用,則有壹定療效。

4其他功能

肉桂油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染色剛性菌的效果優於陰性細菌。由於其* * *性,很少用作抗菌藥物,但外用可治療胃痛、脹氣和絞痛。內服可作為健胃祛風劑。它還具有明顯的殺菌效果。用含1.5%肉桂油和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療頭癬。肉桂醛和肉桂酸鈉可引起蛙蹼膜血管擴張和家兔白細胞增加。

毒肉柱為辛熱藥,草藥中有毒性小的記載,用量不宜過大。有報道稱,服用桂皮粉1.2兩周後出現頭暈、眼花、眼脹、眼幹、咳嗽、尿少、口渴、脈數等毒性反應,改用感冒藥後逐漸消除。

加工整理雜質,使用時刮去糙皮,打碎;或者刮掉粗糙的皮,用溫水泡壹會兒,切片晾幹。

性品味

辛甘,火辣,

1經典:晦澀而溫暖。

2“不錄”:又甜又辣,太辣,有點毒。

3《藥性論》:苦而辛,無毒。

4《藥的由來》:氣熱,味辛。

歸經

歸腎、脾、膀胱經。

1珍珠膠囊:太陽經。足少陰經

2《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肺、腎。

3《本草經》:從足少陰、厥陰的血分入手。

功能:主要用於補元陽,暖脾胃,散寒,通血脈。可用於治療危及生命之火、四肢脈弱、陽氣衰竭、腹痛泄瀉、寒疝豚跑、腰膝冷痛、閉經、陰疽、流涎、陽虛浮上,上熱下寒。

1《本經》:治上氣咳嗽,阻氣咽喉阻塞,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2“不錄”: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解悶,發汗。調中、益肝肺氣、心寒發熱、霍亂、頭痛、腰痛、止流涎、咳嗽、鼻麻痹:安胎、壯關節、通血管、通不足;鼓吹各種藥有恃無恐。

3《藥性理論》:主治:幾種燒心,殺三蟲,治瘀血,疏閉月,治腳軟,麻木,不人道,胎衣不下,除咳,氣滯癰,止腹寒,痛不欲生,泄瀉,鼻息肉。殺死植物毒素。

4《日華子本草》:治諸風氣,補五株七傷,疏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氣,明目,暖腰膝,破疥瘡,消瘀血,治痹癥,攣縮,續筋骨,生肌。

5“珍珠膠囊”:防禦中風和秋冬下半身腹痛。

6《藥源》:補下焦之虛,治表虛畏寒自汗。《上京秘笈》:泄欲解渴。

7“藥療心法”:敵寒邪,治跑豚。

王:光補命門是不夠的,還有利於降火消陰。

9《綱要》:治寒痹、風、陰虛失血、泄瀉痢疾。治療陽虛失血、癰腫痤瘡、化血為汗、化膿、解蛇毒。

用法用量:煎服,0.5 ~ 1.5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研磨,調和或用酒擦。

註意

陰虛火旺禁用,孕婦慎用。

1別錄:取人參、甘草、麥冬、大黃、黃芩,調中益氣;柴胡、紫應時和生地黃用於治療嘔吐。

2“藥對”:忌石胖。

3《本草經》:血崩帶血尿,陰虛吐血咯血,鼻衄,咬牙,汗血,熱小便不利,熱大便燥,肺熱咳嗽,產後放血過多,產後血虛發熱,產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喜中風,口眼歪斜,失音無言。女人經期血熱疼痛,男人女人陰虛內熱外寒,中暑腹瀉,都是淤血於純血。因心經熱,腸風血,便血臟,陽厥如陰,遺精滑,陽虛數,失陰失明,法不避之。

4《本草宣彤》:忌見火。

5“應得本草”:痰多、咽喉腫痛、血虛內燥、孕婦、產後血熱禁用。

6《本草求真》:精血不足、肝火旺盛者宜忌。

附加處方

1用於治療腎氣虧虛,下半身乏力畏寒,臍腹疼痛,夜旋多溺,腳膝酸軟,四肢乏力,面色晦暗,無食欲;腳氣往上沖,少腹無情;乏力、口渴、腰疼重、少腹尿急、小便不利;男人解渴,小便多;女性小便異常的癥狀有:牡丹皮、茯苓、澤瀉、熟地黃、山茱萸、山藥、附子(炮制、去皮、臍)、肉桂(去皮)。上面是下面,蜜丸大如蠍子。每次服十五至二十五粒,用溫酒送服。在吃空心食物之前,每天吃兩份。(方菊八味丸,即金匱腎氣丸)

2.治元陽虧虛,命門火衰,脾胃虛寒,食少,或吐脹;或惡心噎膈,或畏寒,或腹痛,或便秘,常瀉,或小瀉,冷疝氣,或寒犯谷痹,或寒於下焦,水邪浮腫,真陽氣虛精神疲怯,心跳不寧,四體不閉,陽衰無子。上藥時,先將熟地黃蒸成糊狀,加入彈珠般大的蜜丸,每次嚼兩三粒,煮湯送下。(《景嶽全書》幽桂丸)

3治暑熱,飲酒過度,脾胃濕熱,水谷難分,濁結,陰楊琪不利,霍亂嘔吐,臟腑失調:甘草(檔,長寸)30公斤,幹姜(炮炒)4公斤,杏仁(去皮,尖,砂炒)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