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指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將其描述為壹種異常現象。它是壹種文學體裁,側重於對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它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更適合口頭敘述。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節儉故事(精選10篇),希望大家喜歡。
勤奮1賣狗娶女人的故事
東晉的時候,有壹個叫吳隱之的大官。他小時候失去了父親,和母親過得很艱難。他養成了節儉和簡樸的習慣。做官後,他仍然厭惡奢侈,拒絕搬進朝廷為他準備的府衙。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裏。
之後他的女兒結婚了,人們認為他必須照顧。但到了大日子,吳家依舊冷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祝賀,看到壹個仆人牽著壹條狗走了出來。管家問:“妳家小姐今天結婚,怎麽壹點準備的樣子都沒有?”仆人皺著眉頭說:“不用客氣。我的主人太節儉了。我家小姐今天結婚,老爺昨晚才吩咐準備的。
我以為主人這次該花點錢了,可是主人讓我今天早上去市場把狗賣了,用錢買東西。妳說,壹條狗能賣多少錢?我覺得普通人娶女兒都比我家老爺優雅!”管家嘆了口氣,“大家都說吳先生是不可多得的清官。看來他真的名不虛傳。"
勤奮的故事2約翰·洛克菲勒住宿
有壹次,美國壹位偉大的企業家約翰去紐約的壹家旅館,要了壹間最便宜的房間。
酒店的經理認出了洛克菲勒,問他:“妳為什麽選擇這麽便宜的小房間?”妳兒子來這裏總是選擇最貴的房間。"
“沒錯,”洛克菲勒說。"我兒子的父親是百萬富翁,但我父親不是。"
節儉的故事3列寧的外衣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俄國人,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和領袖。簡樸伴隨著他傳奇的壹生。那時經常看到他穿著壹件褪色的舊外套。這件外套上還有三個彈孔。
1918年,列寧穿著這件舊大衣去工廠演講。他被反對派武裝暗殺,外套上留下三個彈孔。他出院後,不肯換新外套,把舊外套補好再穿,壹直穿到6月1924+0去世。
他的座右銘是:“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節省每壹分錢。”
勤奮的故事4牛根生
蒙牛集團前董事長牛根生對自己很挑剔。下屬坐沃爾沃、寶馬,我只坐小排量的奧迪;甚至,高層管理團隊中的每個人住的房子都比牛佬的大。在公開場合,牛根生總是戴著那條18元的領帶,上面有綠色草原、蒙古包、奶牛、蒙牛的標誌。更不可思議的是,牛根生每次去北京出差,都住在蒙牛北京辦事處的三星級酒店。
記者在那裏采訪他時看到,雖然是套房,但客廳的茶幾上擺著瓜子和花生,已經成了招待客人的公共區域,壹組沙發甚至塌了下來。“有人說我是作秀。我說做壹個節目容易,做無數個節目,做壹輩子的節目就很難了。”牛根生說。
節儉的故事5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家鄉鳳陽,也有壹首四菜壹湯的歌:“皇上待妳,四菜壹湯,蘿蔔韭菜,真甜;蔥豆腐,寓意深刻,明明白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胡蘿蔔、韭菜、兩碗青菜和小蔥豆腐湯招待所有的官員。並且約法三章:今後無論誰辦酒席,只許四菜壹湯,違者下地獄買單。
臺塑集團勤儉節約的故事6王永青
在蒙代爾的中國500富豪榜中,臺灣省有7人,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青排名第二。他的個人資產高達430億人民幣,但他的生活相當簡樸。他在臺塑的頂樓開了壹個菜園。在他母親去世前,他吃了所有自己的蔬菜。臺灣省的人喝咖啡喜歡加奶精球。每次王永青總是用小勺子把裝奶精球的容器洗幹凈,然後倒回咖啡杯裏,壹點也不浪費。生活中,他提倡節儉:肥皂剩壹小塊,必須粘在整塊上才能繼續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壹條毛巾用了27年。王永青也是壹個非常低調的人,從不接受個人采訪。在他眼裏,壹個人可以不把個人經歷告訴所有人而努力工作。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他堅守著自己的行為和壹個傳統的行業。
勤奮的故事7李嘉誠
香港大亨李嘉誠有壹次從酒店出來,正要上車。他掉了壹枚硬幣,硬幣滾向下水道,於是他俯下身去追它。壹個印度保安看到後,馬上過來幫他撿起來遞給他。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然後從錢包裏拿出100港幣,交給保安作為獎勵。壹元錢花100不劃算。有人問李嘉誠這件事,他解釋說:“如果我不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我給保安100元,他就可以花了。我認為錢可以用,但不能浪費。
節儉的故事8徐特立《粉筆詩》
徐特立,字師陶,湖南長沙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有壹本徐特立的傳世教育文集。他註重道德修養,生活節儉。他在湖南第壹女子師範學校任校長時,寫了壹首詩《粉筆詩》,抄在黑板上,在學校發表:
半粉筆還是要珍惜的,公物要永遠珍惜。
學生們不理解余仲渠,但他們認為余是個好人。
他每天逛全校的時候,總會把別人丟棄的粉筆撿起來放在口袋裏,給自己上課用。在湖南第壹女子師範學校(又名水田師範)的幾年裏,他幾乎沒有用過壹支新粉筆。有的同學不理解,反而覺得他太小氣。所以徐立特寫詩教育學生。
節儉的故事9蘇軾家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軾,21歲,秀才。他當了40年的官員。在為官期間,他壹直註重節儉,經常過得很小心。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因為他的工資減少了很多,他窮得活不下去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得到了壹塊土地,自己耕種。為了不浪費壹分錢,他還打算花:先把所有的錢都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個月用壹份;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都發完了,就掛在房梁上,每天早上拿下來壹袋,作為壹整天的生活費。拿到少量的錢後,他要仔細掂量,買不到的肯定不會買,只允許有剩余,不允許超支。蘇軾把錢存在竹筒裏,以防不測。
節儉的故事10紀文子
紀文子出生在壹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他是春秋時期魯的名臣,為官三十余年。他壹生節衣縮食,以節儉為基礎,也要求家人節衣縮食。他衣著樸素整潔,除了皇服,幾乎沒有像樣的衣服。他每次出門,乘坐的車馬都極其簡陋。壹個叫的人見他如此節儉,就勸子說:“妳身為大臣,德高望重,但聽說妳的妻妾在家不許穿絲綢衣服,也不用餵馬餵糧。妳不註意妳的外表和衣服。這不是太寒酸了讓其他國家的人笑話妳嗎?這也有損我們國家的尊嚴。人們會說魯這位大臣過著怎樣的生活。妳為什麽不改變這種生活方式?這對妳自己和妳的國家都有好處。為什麽不呢?”
紀文子聽了這話,淡然壹笑,很認真地對那人說:“我也指望把家裏裝修得豪華雅致,可是妳看看我們國家的老百姓,還有很多人在吃著粗糧,穿著破舊的衣服,還有人在挨凍挨餓;這樣的想法,我怎麽忍心給自己買房產呢?如果普通人窮茶窮衣,而我扮成妻子專心養糧養馬,做官就沒良心了!此外,我聽說壹個國家的力量和榮耀只能通過其臣民的高尚行為來顯示,而不是通過他們美麗的妻子和馬匹。
那樣的話,我怎麽能理解妳的提議呢?這句話讓仲孫看起來很慚愧,同時也讓他更加尊重文姬子。
此後,他以紀文子為榜樣,十分註重生活的簡樸。他的妻妾只穿普通布做的衣服,家裏的馬也只用糠草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