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多吃油有什麽危害?吃太多油容易得什麽病?

多吃油有什麽危害?吃太多油容易得什麽病?

油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平時大家做菜都會用到食用油。油的種類很多,壹般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當然,每個人都會多吃植物油,這是好的,但要適量。吃得太多對身體有害。多吃油有什麽危害?吃太多油容易得什麽病?

1,多吃壹口油,吃六種病。

(1)誘導肥胖

油的單位熱量高,1克可以產生9千卡熱量。如果每個人每天吃1茶匙(15g)油,壹個月體重增加700-800g,壹年增加近10 kg。

(2)高脂血癥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任何壹項過高,稱為“高脂血癥”。而且吃太多油會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

(3)脂肪肝

吃油過多,血液過多的甘油三酯到達肝臟,逐漸儲存,會轉化為脂肪,形成脂肪肝。

④高血壓

吃油過多,長期高血脂,甘油三酯在血管中堆積,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和高血壓。

(5)糖尿病

多吃油會導致肥胖和血脂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肥胖者外周細胞大,對胰島素不敏感。許多類型的糖尿病是由肥胖引起的。

(6)心腦血管疾病

油脂攝入過多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導致血液中脂肪酸過多。脂肪酸過剩時,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沈積在血管中引起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心腦血管疾病。

2、科學吃油,記住5點

(1)每人每天3湯匙食用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食用油每天25-30g,相當於普通白瓷勺約2.5 -3勺。可以按照家裏的人數來算,註意不要拿太多。但如果家族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等癥狀,則應適當減少油脂攝入量至20克左右。

(2)不要長期只吃壹種油。

每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和營養特點不同,經常更換食用油的種類更有利於健康。比如橄欖油、茶籽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富含亞油酸,大豆油富含亞油酸、α-亞麻酸兩種人體必需脂肪酸。當然也可以選擇調和油來吃。

(3)在油中加入油。

有的人覺得蔬菜拌橄欖油後味道不夠濃,就滴香油。但這樣很可能會使壹天的用油量超標,只能用壹種油做蔬菜調料。

(4)少油白菜

在家吃飯可以控制油量,經常去飯店很容易超標,尤其是壹些大的菜都有隱性的油,比如紅燒茄子、爆炒豆角、水煮魚、花菜幹、毛血旺、新鮮的地瓜,裏面全是閃閃發光的油。

(5)用蒸、煮、燉。

用油少的烹飪方法,如蒸、煮、燉、漚、拌等,可以減少油的攝入,而不是煎、炸。或者可以改用平底鍋炒菜,因為常用的圓底鍋容易油過量。

3.食用油怎麽吃才健康

1,大豆油

大豆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亞油酸為主,並含有少量的α-亞麻酸,維生素E豐富,淡黃色來源於少量的胡蘿蔔素。亞油酸對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作用有限,但α-亞麻酸更有益。臨床營養學實驗證實,除了高膽固醇外,冠心病的另外兩個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和血管栓塞,而亞麻酸正好可以降低這兩個因素,所以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膽固醇的作用。但由於亞油酸和亞麻酸不耐熱,亞麻酸特別怕熱,油炸或反復加熱後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危害很大。

如果用大豆油炒菜不能保護心臟,適合燉煮。如果做飯,盡量不要燒到10,不要抽煙。另外大豆油都是溶劑浸出法做的,精煉後維生素E損失比較大。購買時也要特別註意。凡是沒有說“不含轉基因成分”的大豆油,都是轉基因產品。

2.花生油

花生油中三種脂肪酸的組成基本是1: 1: 1。可以說脂肪酸組成比較合理,含有4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36%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很多人認為花生油對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其實真正降低血液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的是花生蛋白以及其中大量的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而不是花生中的油脂。

買花生油要優先考慮榨油,也要選擇優質產品,因為花生容易汙染黃曲黴素,黃曲黴素特別溶於油。但是花生油的風味特別好,耐熱性也很好,比較適合壹般的烹飪,不適合油炸食品。

3.橄欖油

橄欖油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好的食用油,可以降低血脂、膽固醇,預防各種癌癥,有非常好的美容效果。其優點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達70%以上,即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能降低血脂,但容易造成體內氧化損傷,過量食用也不利於健康;飽和脂肪酸不易被氧化,但容易引起血脂升高。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則避免了兩種不良後果,耐熱性好,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增加“好膽固醇”(HDL),但缺點是缺乏維生素e,但橄欖油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化妝品和護膚品中,能使皮膚光滑細膩,延緩衰老。所以特別受到全世界人的稱贊。

由於其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熱性比大豆油好,氧化風險也比較小。所以,並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沒有暖氣。橄欖油用在涼菜上又香又好吃,用在炒菜燉菜上也沒有問題。需要註意的是,橄欖油有不同的等級,市面上進口橄欖油摻假的情況相當普遍,壹般人很難品嘗到,所以購買時不要貪多。

各種食用油的特點各種食用油怎麽吃各種食用油怎麽吃

4.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米油、玉米胚芽油,含有86%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占絕對優勢,亞油酸最高,其脂肪酸組成與大豆油相似,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約為1: 2,5。玉米油的優點是維生素E的含量比普通植物油高,還含有壹定量的抗氧化物質,對皮膚有益,抗衰老。玉米油可用於烹飪和涼拌。

玉米油不太耐熱,適合加熱時間短或者加熱溫度低於煙點的烹飪。非常適合做沙拉醬或者色拉油。

5.茶籽油

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相似,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90%以上,單不飽和脂肪酸占80-83%,甚至高於橄欖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由於茶油中脂肪酸比例合理,對改善血脂模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意義重大,因此受到營養學家的重視,被視為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油類。精制茶油風味好,耐儲存,耐高溫,適用於烹調油和煎炸油。希望使用橄欖油的家庭可以使用茶油作為替代品。

耐熱性好,適合日常烹飪,可完全替代橄欖油用於美容護膚。因為這種油是木本植物生產的,在山區種植,汙染小,不破壞植被,使用化學品少,所以是最環保的食用油選擇。購買時也要優先考慮壓榨後的產品,更安全,質量更好。

6.米糠油

米糠油也叫米糠油,來源於大米的麩皮部分,是米胚和米糠中所含的油脂。它和玉米油壹樣,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它的特殊優勢是含有γ-氨基丁酸,這是米胚中所富含的。是壹種重要的神經遞質,有壹定的抗焦慮作用,有利於血壓控制。米糠油的脂肪酸組成與花生油相似,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還含有壹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比例比較均衡。

米油的耐熱性比玉米油好,適合壹般家庭烹飪。因為大米也容易產生黃曲黴素,所以也要註意黃曲黴素是否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