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場景最觸動我。
第壹場是“誰被荀琳殺死,10分鐘宮中對峙”;
第二場是《範閑醉鬥詩》;
第三個場景是我接下來要分析的“清帝與三子之間的6分鐘晚餐”。
那壹天,清帝請太子、二皇子、範賢到宮中赴宴,美其名曰“家宴”,卻剖開了範賢是清帝私生子的事實,確實是父親叫三個兒子回家吃飯。只是這個爸爸手段很多,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安排的清清楚楚,結果都上吊自殺了。
首先,他來晚了,讓他的三個兒子猜不透他到底想幹什麽。這既表明了自己的絕對地位,又放了壹顆煙霧彈。
看到孩子們拘謹,看到範賢借口“不適合參加這個家宴”,就有了逃避的小心思,說壹句“妳臉皮厚,沒關系”,既讓逃避的範賢知難而退,又讓自己活躍起來。妳不覺得二皇子只是忍住笑嗎?範賢也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臉,看是不是很厚!
接下來,讓三個人自己吃。王子壹直很謹慎。他在諾諾面前是被動的,不敢動筷子。但是,二皇子很瀟灑。他狼吞虎咽,所以他習慣了“傲慢和奢侈”的吃貨。清帝留下太子顧,對範賢說“妳看他,還是個木頭”,然後留下太子爾“從小就這樣吃,現在還有這個德行”。
厲害!兩句話,三個兒子都是雨露接觸,壹碗水端平。看似在批評,實則在傳遞關心。生於皇族,君臣先於父子。正是這種略帶批判和調侃的話語,才接地氣,才讓父子之間的關系拉近。
那他自己呢?借口身體不適,忙於政務,不能吃飯。其實我只是想著接下來要說的話,專心“收拾”這些孩子。
註意,有重要的壹點要敲!
清帝叫他們吃,就說:“妳們三兄弟吃。”這句話很微妙。
對於不明真相的太子和二皇子來說,其實清帝是在暗示他像重視自己的兒子壹樣重視範賢。所以後來他問太子和二皇子對範賢的看法時,明顯得到了清帝的暗示,贊不絕口。太子說他是人才棟梁,二太子說他是人才。
妳以為聽了皇上的話就沒事了嗎?坑在後面,因為清帝順手問了壹句範閑想投靠誰,故意敲打想上位的太子和二皇子的心臟,嚇得三個兒子爬起來跪著喊“皇上怒放”,頓時氣氛又緊張起來。
對於知道真相的清帝來說,他們三個是親兄弟。是的,他只是在暗示真相。也是為範賢放棄祖業埋下伏筆,同時也告訴太子和二皇子,既然認可了範賢的才能,以後不管是誰掌權,都要善待範賢,妥善為私生子鋪路。
清帝收拾完太子和二皇子,馬上收拾了調皮的範賢。畫風從剛才討論的是重臣還是賢臣的話題,變成了範賢是想做忠臣還是漢奸。
在皇帝面前,範賢沒有賊心賊膽,當然會說要做忠臣。忠臣選得好。他選忠臣就選了狄青的坑,因為他的下壹步就是讓範賢無路可走,必須答應去北齊交換俘虜,否則就是漢奸,反手打臉。不僅如此,清朝皇帝還利用他與林婉兒的婚姻切斷了他的流氓後路,來壹個徹底的結束。
其實站在壹邊,讓兒子範閑到北齊固然危險,但可以讓他洗清背叛冰雲的嫌疑,平息朝臣的非議,磨練他,幫助他樹立威信,將來可以委以重任。此外,有陳萍萍、範健和烏珠的保護,安全是足夠的。兩相比較,利遠大於弊,何不慶祝皇帝?
父母喜歡對孩子說:“我走過的橋比妳多,我吃過的鹽比妳吃過的飯多。”我覺得這句話用在這裏正合適。清帝用他老奸巨猾的手段讓範閑著,讓他只能束手就擒,去北齊。想想就好笑,林祥警告範賢,只要皇上不明白就不答應任何事的把戲,被清帝壹秒鐘破了。林翔再狡猾也比不上神。
妳看,這6分鐘的飯局不是家宴,是壹只老狐貍為他的三個兒子擺的酒席。壹舉壹動都是套路,每句話都大有深意和陷阱。我真的很同情清帝的這三個兒子,就算是穿越過去的範賢,也難逃被安排好的命運。難怪清帝走後,三個兒子都壹臉“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在幹什麽?”空虛和被迫的狀態。
據說《三個女人的生活》和《生活的樂趣》裏這四個男人的戲都不遜色。這個場景是由陳和三個後輩、、完成的。劇中老狐貍吊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戲外老戲骨帶著三個晚輩表演。簡而言之,就是讓觀眾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