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讓我們壹起去這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被譽為“乾隆故裏、觀潮勝地”的古鎮,探尋和感受不壹樣的江湖吧!
嚴觀古鎮作為壹座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華四大名師”之壹的王國維走出其中,誕生了清代“壹門三亭”的陳氏家族。在這裏,世界奇跡錢江潮聞名於世。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裏觀看錢江潮。
踏入古鎮首先看到的是宣德門。宣德門二字是北宋狀元張九成題寫的,意為“弘揚德化”。可以說,這座古城是嚴觀古鎮的典型代表,獨木橋下是嚴觀的護城河。據說乾隆六下江南,四下海寧,都經過宣德門。
大門上“鎮海樓”的名字是乾隆皇帝起的。據說乾隆皇帝曾由鹽官視察海堤。到了宣德門後,聽了大臣們關於海堤管理的匯報,聽說魚鱗石塘順利建成,高興地寫下了名字。
宣德門位於丞相府風情街東端,是海寧嚴觀古鎮五門之壹——東北門。宣德門又稱小東門,由吊橋、護城河、城門、城樓、城墻組成。宣德門始建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後廢棄。唐永會六年重修,此後壹直修建。
登上宣德門城樓,遠眺古鎮。這條歷經千年的老街,融合了歷史和民俗文化。它有著悠久的古風和獨特的風情,在歲月的洗禮下似乎煥發出迷人的色彩。
在嚴觀古鎮,最有特色的壹條街是丞相府風情街。古鎮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不乏歷史韻味,古色古香。
宰相府嚴觀古鎮風情街
烏圖寺原名嚴觀社稷臺,明代更名為烏圖寺。硬峰,三個開間,寬19.20米,深43.40米..正殿供奉“五方五土”,即東南西北五方的“土皇帝”;後殿供奉袁俊、嶽老先軫、杭慈任真;兩邊有60座寺廟,是中國唯壹壹座將五方之地上升為“土皇帝”並集中供奉的道觀。
在首相府的風情街壹角,晚櫻盛開,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賞花、拍照、沈醉其中。
嚴觀古鎮——小橋流水人家
陳格舊居位於嚴觀古鎮苗毅街東端的堰瓦壩,宰相府。它是雍正親王陳元龍和文淵閣大學者的宮殿式宅邸。大師陳元龍是雍正時期文淵閣的高級學者,在國際上被稱為郭襄(宰相)。因為明清兩朝的宰相又叫葛老,所以他家鄉的民俗叫“陳格老寨”。
龍源餐廳,壹條具有首相府風格的街道。
龍源客棧,壹條具有首相官邸風格的街道。
當妳到達嚴觀古鎮時,老街上有壹些小景點值得壹遊。通過他們,妳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古鎮。
嚴觀古鎮廊橋
嚴觀古鎮-長廊
嚴觀古鎮老街-甘龍飯店。傳說乾隆微服出巡,在嚴觀古鎮的壹家飯店吃飯,店裏的菠菜豆腐贊不絕口。店家此刻開玩笑的菜名“金鑲玉,紅口綠鸚哥”,也為這道普通的家鄉菜增添了壹份傳奇色彩。此後,甘龍不僅派宮中禦廚學習這種菠菜豆腐,還允許商店使用甘龍餐廳作為招牌。
楊永健舊居,現景書苑展覽館,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集廉政文化和家訓文化於壹體的家訓主題文化園。海寧鹽官楊永健。出生在士紳家庭,家境殷實。清朝順治年間,長期疏於管理,為他贏得了“本朝第壹諫官”的美譽。康熙曾經送給他壹塊“說話從直”的牌匾。康熙十八年,出任貴州巡撫。他在任期間,建立營壘制度,禁止劫掠,減少徭役,取締私教,支持流放,開荒農耕,百姓漸安。清軍北叛經貴州返回後,楊永健看到那些軍紀松懈的人,也就是最後壹章被瓦解,被軍隊稱為“楊壹本”。康熙賜禦匾“喬松堂”。
嚴觀城隍廟始建於北宋天盛元年(公元1023年),歷經歷代修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賜昭幹稱號,匾額“海昌隋右”。目前城隍廟有城隍廟、文昌廟、財神廟、火神、雷神。兩邊的寺廟是“風都寺”和“閻羅寺”,山門後有阿明戲臺。它是浙北最早建立的城隍廟,也是浙北現存唯壹的城隍廟。
城隍廟外有壹座江南水鄉特有的古老石橋“東興橋”,還有壹只瑞獸麒麟。
夫子廟書院
在嚴觀古鎮,還有壹座與清朝皇室有關的建築,那就是海神廟。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至今已有274年歷史,是壹座供奉“浙海之神”的宮殿式建築。在中國南方,壹般不允許建造皇家風格的建築。但在嚴觀,中國清朝雍正帝破例,由國家出資,政府官員監管,修建了如此大規模的建築群,史稱“江南紫禁城”。傳說雍正帝繼位後,很多反對他的兄弟都被殺了。他當皇帝的時間越長,就越感到內疚和自責。為了安撫已經被壓垮的鬼魂,他借用錢塘江天天兩潮的諧音,讓那些死去的兄弟們天天上朝,並撥出二百萬兩銀子修建了這座海神廟。其實是雍正帝贖罪的地方。2001嚴觀海棠和海神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神廟前東西向,有兩座三層五層仿木質漢白玉牌坊。
王國維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建於1886,是王國維的父親乃虞九歲時所建。王國維是近代中國具有國際聲譽的學者,與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並稱為清華四大名師,著有《人間花刺》等62種著作。了解過他的人都會知道,他是壹位非常有才華的學者,將西方哲學與我們的古典哲學融為壹體,形成了屬於他的獨特的文化體系。他的住所位於嚴觀的最西部,壹出門就能看到整個錢塘江。整個住宅朝南開,看起來很樸素。占地不到300平米,看起來和普通房子沒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