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竹葉的功效和作用。相信大家對竹葉都很熟悉。竹葉是很常見的植物,但是應用非常廣泛。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了解壹下中藥竹葉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竹葉的功效和作用。目前壹些中醫書籍誤認為竹葉和淡竹葉是同壹種藥,應該加以鑒別。淡竹葉是禾本科的壹種小型草本植物,有莖。竹葉是狹葉竹或竹(非竹)的葉子,即與竹茹、竹汁為同壹植物的葉子。因為竹葉和淡竹葉的功效基本相同,所以可以互相利用。淡竹葉最早發表在《本草綱目》中。竹葉和淡竹葉來源不同,不能混為壹談,但功效基本相似。《明本草綱目》以前的方中所含的竹葉或淡竹葉,都是竹葉。
2.竹葉的使用歷史比淡竹葉長。早在《傷寒論》中就有竹葉石膏湯的應用實例。《本草綱目》記載有淡竹葉的存在,藥材有兩種。有些人誤以為淡竹葉和淡竹葉是同壹種藥,但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因為它們的功效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竹葉有很好的清心熱作用,而竹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
3.從植物來源來看,竹葉是禾本科或灌木類多年生常綠竹子的幹燥葉,主要產於長江流域。淡竹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的幹燥莖葉,主產於浙江、江蘇、湖南等地。
4.從性狀鑒別方面看,竹葉葉片長披針形,淡綠色,有時切成長短不壹的細絲,未展開的嫩葉最先出現,稱為“竹葉卷心”。葉子的莖很短,容易從關節處脫落。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紋理突出。脆而有彈性,微微脹氣,口感清淡。淡竹葉為莖葉混合的節段狀。莖呈圓柱形,有節,表面黃綠色,切面中空,質輕,柔韌,氣微,味淡。
5.竹葉用於治療熱在氣中的疾病,如發熱、煩渴、燥熱不適等。有人認為竹葉入血是為了區分血熱,說清營湯與此藥配伍,其實就是熱傳導向下的作用。我們認為竹葉是通過清氣熱達到治療效果的,並不是直接深入血液治療血熱證。竹葉石膏湯就是壹個例子。
6.據壹些古代文獻記載,竹葉可以用來治療痰多咳嗽。原因可能是竹葉、竹茹、竹汁是壹回事,竹茹、竹汁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所以說竹葉也有這個功效。壹些中醫書籍中沒有竹葉祛痰止咳作用的描述。從目前臨床使用情況來看,竹葉主要用於治療清心熱,如刀赤散。
藥方用的是著名的竹葉。
性味寒、甜、淡。心經、胃經、小腸經。
功效與主治:清熱除煩,利尿通淋。主治:發熱、煩渴、口瘡、血尿。
臨床禁用竹葉,因其味甘、辛,陰虛火旺、骨蒸潮熱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幹品6 ~ 15g,鮮品15 ~ 30g,水煎服。
中藥竹葉的功效與作用2。竹葉茶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解毒
竹葉茶是壹種保健茶,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可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人體發熱,減輕人體不適癥狀。此外,那些熱體質的人可以多喝竹葉青茶,然後他們可以清理體內的熱毒,防止各種上火的癥狀。
2、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加速人體氣血循環,也是竹葉茶的重要作用之壹。人們可以用它泡水喝,以後可以提高骨骼和肌肉的健康水平,人體氣血不和可以預防和緩解四肢麻木、關節疼痛、關節腫脹。
3、利尿消腫
利尿消腫也是竹葉青茶的重要功效,能改善人體腎功能,尤其是其中所含的皂甙被人體吸收後,能加速人體內多余水分的排出,對小便不利、尿短、浮腫等癥狀有特別好的緩解作用。
竹葉茶的禁忌
竹葉青茶是壹種涼性健康的茶,但在飲用時也有壹些禁忌。脾胃虛寒、經常腹部冷痛者,忌食竹葉青水,否則會加重病情。另外,經常腹痛、腹瀉的人也是禁止喝竹葉青茶的,對他們的恢復不利。
中藥竹葉的功效和作用。竹葉的功效和作用
竹屬植物
淡竹葉是壹種高度為40-90厘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且硬。不要叫斷骨草,野雞稻草,竹葉草。禾本科竹葉屬植物。
淡竹葉的功效
主治:胸中發熱、逆氣咳嗽、吐血、熱毒風、止渴、止丹毒、祛痰、治熱狂、中風失音、頭痛風、止驚、疫煩、殺蟲、清熱、健脾、清熱除煩、利水。用於發熱,煩渴,小便赤澀,口舌生瘡。
性味循經,甘,淡,寒。心經、胃經、小腸經。
用法用量6 ~ 9g。
儲存在幹燥的地方。
淡竹葉的應用
1.竹葉石膏湯(《傷寒論》)可治傷寒、熱病、暑病,但余熱未清,氣精俱傷。體熱多汗,胸悶惡心,口幹口渴,或失眠,舌紅少苔,脈數。竹葉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麥冬20克,人參6克,甘草(炒)6克,粳米10克。七味奉上,以壹桶水,煮六升,去渣,煮糯米,煮米,煮米。取壹升溫服,每日三次。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同時生津,為君藥。
2、竹葉湯(《外臺的秘密》)治紅眼病。淡竹葉10g、黃連4、青錢柳20、大棗(去皮去核)20、梔子7、車前草10g服六味,取四升水煮壹升洗眼,每日6 ~ 7次。避免豬肉。淡竹葉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具有清熱、除煩、利尿的作用。
3、單煎,代茶飲,防止咽喉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