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播春薯,山東、河北等中原地區8月播秋薯。
6月5438+0-2月在江蘇、浙江等中南部省份播種春馬鈴薯。
在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壹般在65438+10月-165438+10月的6月中下旬播種。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第四大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水稻和玉米。土豆也叫雞蛋土豆?、土豆等。茄科植物的塊莖。它和小麥、水稻、玉米、高粱壹起成為世界五大農作物。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人工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秘魯南部。
主要的馬鈴薯生產國是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和美國。中國是世界上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2015年,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食化戰略,推動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為大米、小麥、玉米之外的又壹主食。
馬鈴薯病害的防治
馬鈴薯是我國廣泛種植的農作物,產量高、營養豐富、口感好,深受大眾喜愛。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地溫低於25℃即可播種。秋季壹般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用20-30克整薯作種薯,可提高成活率。秋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水、苗情檢查、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蟲害較為活躍,需加強防病防蟲管理。以下是秋馬鈴薯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可供種植者參考。
環腐病
環腐病多由帶病毒的種薯引起,因此在整個秋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均有可能發生。苗期,輪紋病會抑制幼苗的生長,幼苗的葉片會卷縮,嚴重時會導致幼苗死亡。開花時莖葉自上而下萎蔫死亡,剖開發現病薯呈乳黃色或褐色環腐。
環腐病對秋馬鈴薯的生長有害,如大面積發病將導致減產或絕收。所以要從源頭上切斷環腐病,選擇無病的土豆,切塊時註意消毒刀具,避免交叉感染。
病毒病
病毒性疾病是壹種傳染性病毒。發病的秋馬鈴薯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片卷曲,顏色較深。
病毒病的防治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選擇抗病毒的馬鈴薯品種,用整薯或苗作種薯;(2)蚜蟲的防治。蚜蟲可在馬鈴薯間傳播病毒,可噴灑40%氧化樂果1000倍;(3)發病初期,可噴灑300倍的抗毒豐(0.5%蘑菇蛋白多糖水溶液)或500倍的20%病毒A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馬鈴薯瓢蟲/瓢蟲
瓢蟲對土豆危害很大。它們常以葉肉和果實為食,受損的馬鈴薯葉片會幹枯,變成褐色。水果嚼起來經常碎,又粗又苦,不能吃。
噴灑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或80%敵敵畏乳油各1000倍,2.5%敵敵畏乳油和10%氯氰菊酯乳油各3000倍,每10天噴灑1倍,可殺滅瓢蟲。
食物
蠐螬是壹種地下害蟲,它吸食新播種的種子和幼苗,危害馬鈴薯的生長。
蠐螬可以通過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方法進行防治。物理防治,如不施未熟肥料,用黑光燈誘殺;化學防治主要使用50%辛硫磷、水、種子,比例為1: 50: 600,拌種後空中播種即可殺死幼蟲。或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加細土15 kg ~ 20 kg制成藥土撒在播種溝內防治。
參考數據
土豆。百度百科[引用時間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