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壹個水鄉。閃開。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子很多,鴨蛋也很多。高郵人也很會腌制鴨蛋。高郵鹹鴨蛋出名了。我在蘇南和浙江的時候,每當有人問起我的籍貫,都會對這樣的回答肅然起敬:“哦!妳那裏有鹹鴨蛋!”上海的鹹味店也有鹹鴨蛋賣,而且壹定要註明:“高郵鹹蛋”。
高郵還出了雙黃鴨蛋。其他地方的鴨蛋偶有雙黃,但沒有高郵的多,可以批量出口。雙黃鴨蛋的味道其實沒什麽特別的。只是壹個鴨蛋只是切開後裏面有兩個圓圓的黃,讓人驚嘆。我不高興對陌生人誇高郵鴨蛋,好像鴨蛋是在我們窮地方下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真的不錯。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很多鴨蛋,但都比不上家鄉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其他地方的鹹鴨蛋真的很看不起我。袁枚的《隨園菜單》有壹個“鹹蛋”。我不喜歡袁子才。他在食物列表中的烹飪方法我很熟悉。他自己不會做飯。不過,看了《腌蛋》這篇文章,我覺得很親切,很“光榮”。正文不長,記載如下:高郵的腌蛋最好吃,色澤細膩,油脂豐富,高雯端公最喜歡吃。席間,先拿它來孝敬客人,放在盤子裏。切殼,黃白兩用,總是可取的;不要留黃變白,這樣味道不全,油也散了。"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量好,油多。蛋白質很嫩,不像其他地方的頭發又幹又粉,入口像嚼酸橙。這裏的石油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鴨蛋的吃法,就像袁子才說的,是帶殼切開,是請客吃飯的壹種招待方式。平時吃飯,壹般都是掰著“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壹下去,便宜的紅油就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色是紅色的。蘇北有壹道名菜叫“朱砂豆腐”,是用高郵鴨黃炒的豆腐。
在北京吃過鹹鴨蛋,蛋黃是淡黃色的。這是什麽鹹鴨蛋?端午節,那裏的孩子掛“鴨蛋絡”。第壹天阿姨或者姐姐用彩色絲線紮絡脈。端午節壹大早,鴨蛋就熟了,孩子們可以自己選壹個。有什麽可選擇的?是啊!首先,選擇淺綠色的外殼。鴨蛋殼有兩種:白色和淺藍色。第二,壹定要選擇美觀的造型。
別說鴨蛋都壹樣,仔細看就不壹樣了。有的看起來很傻,有的很精致。把它挑出來,放在抵押品裏,掛在大裙子的扣子上。有什麽好看的?然而,它是壹個孩子最喜歡的裝飾品。鴨蛋在抵押物裏掛了半天多。每當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把抵押品裏的鴨蛋拿出來吃。端午的鴨蛋,新腌的,只有壹點鹹味,壹口白吃。
小孩子吃鴨蛋都很小心,除了敲掉空頭,不要把蛋殼打碎。蛋黃蛋白吃完了,用清水把鴨蛋洗幹凈,晚上捉螢火蟲,放在蛋殼裏,空的地方貼壹層薄薄的。螢火蟲在鴨蛋殼裏閃爍。太美了!
小時候看螢火蟲映雪的故事,感覺東晉的車胤用壹個訓練袋裝幾十只螢火蟲。看完了,還不如用鴨蛋殼裝螢火蟲。但是和螢火蟲壹起學習,通宵看書到天亮可以嗎?車胤讀了壹張手寫的紙上的大字。如果他讀新五號,他大概就不行了。
2.作者簡介
(1)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被譽為“抒情人文主義者,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學者,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建樹,對戲劇和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作品有《受戒》、《飯花集》、《失落的水》、《晚崔雯譚》等。
(2)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靖中學就讀高中。1939年夏天,我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第壹誌願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錄取。65438-0950任北京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的冬天,我用毛筆寫了壹個羊舍的夜晚。1963《羊舍之夜》正式出版。1981年1月,不壹樣的冰在雨花發表。1996 12,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顧問。
③1997年5月16日上午10: 30與世長辭,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