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石蛙水產養殖技術,養殖需要多長時間?

石蛙水產養殖技術,養殖需要多長時間?

因為人工馴養的石蛙的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為它建造壹個家是非常重要的。先選好場地,然後開始建養殖池。這個時候需要註意兩點。首先,繁殖環境必須與石蛙的野生環境相似,也便於人工管理。

農場土地的選擇

環境質量直接影響石蛙的成長、發展和繁衍。總的來說,石蛙喜歡安靜,害怕噪音,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在嘈雜的工廠和交通繁忙的道路旁邊建廠,以防止石蛙受到驚嚇,影響其正常生長。青蛙養殖廠附近應該有充足的水源。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都可以作為養蛙的水源,但要求水源無汙染,PH值為中性、微酸性,最適宜的PH值在6-7之間。

水產養殖池塘的規範要求

養殖池塘主要有孵化池、蝌蚪池、青蛙池,壹般都建在室內,需要通風降溫,沒有陽光直射。在建造池塘時,應盡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長習性,以便為石蛙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孵化池占地1-2平方米,高0.8米,水深0.5-0.6米,蛙卵孵化時水質很好。為了保證水質新鮮,含氧量充足,最好24小時保持流水。

蝌蚪池面積2-3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0.3-0.5米,每個池中要養相同規格的蝌蚪。蝌蚪變態時,要在池塘裏放木板,讓木板浮在水面上,讓幼蛙在木板上跳躍休息。

蛙池應為長方形,面積4-10平方米,高0.8m,池內有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棉瓦覆蓋。瓦下光線暗,青蛙白天可以躲在瓦下休息。池塘水深壹般在0.1-0.2m之間,池底略傾斜。池塘裏的水陸面積比約為。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壹般為4-9月,5-6月為產卵高峰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石蛙的年產卵量很大,約500-1000尾,但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生產上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式。

繁殖蛙的選擇

種蛙體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卵的數量和質量,關系到能否產出壹批整齊、健壯、活潑的苗種。因此,養殖青蛙應選擇身體強壯、個體大、皮膚光滑、發育良好的成年青蛙。養殖青蛙要求無殘疾,無疤痕。壹般選擇2只青蛙,可選擇體重200g以上的雌蛙和體重250g以上的雄蛙作為繁殖蛙。

繁殖和產卵

每年4-9月,當水溫達到18℃以上時,石蛙的繁殖季節就到了。石蛙的男女比例是1:1。壹般繁殖的青蛙晚上會互相擁抱。繁殖時,雄性強有力地擁抱雌性,借助腹脊加強雄性的固定。擁抱刺激對用於繁殖的雌性青蛙是必要的。

人工孵化

繁殖季節,每天早晨要加強水池巡邏,石蛙排卵1小時後取出卵塊。受精卵對外界變化非常敏感,這個時期需要穩定的環境和生態條件。撈取受精卵時壹定要小心輕柔,註意保持卵塊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塊破裂,降低孵化率。我們把受精卵從保溫箱放入保溫箱,我們要把卵子翻過來。受精卵的黑色壹端是動物極,白色壹端是植物極。孵化時,我們用鐵絲使黑色部分朝上,即動物極朝上,白色部分朝下,即植物極朝下,以保證受精卵孵化成功。孵化過程中,同壹批蛋不能分開孵化。大約65,438+0到2周後,這些受精卵可以完全孵化成石蛙蝌蚪。

從蛙卵孵化的第1天到第80天,在石蛙屬於蝌蚪階段。妳看,它們都比較小,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敵人傷害的能力都比較差。壹不小心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飼養管理水平是影響蝌蚪存活率的關鍵。

第壹,放養密度

蝌蚪在50px以下時,壹般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800-1000只;蝌蚪長到50px以上時,放養密度株為每平方米200-300只。如果沒有經驗,放養密度可以適當降低。

二、餌料投餵

蝌蚪孵化後壹般吸附在池塘底部,很少活動,也不覓食。3天後活動量增加,開始攝食,所以蝌蚪的消化功能較弱。20號之前只能用牛奶等營養豐富的糊狀餌料餵養,每天早上9: 00壹次,下午5: 00壹次,餵養量為1000只蝌蚪。20天後改用人工配合飼料,營養全面,能促進蝌蚪快速生長。當蝌蚪長到50px時,投餵量為池中蝌蚪體重的8-10%。當蝌蚪長到100px時,按池塘中蝌蚪體重的6%投餵。在生長過程中,壹般根據蝌蚪的攝食狀態來決定攝食量,在食欲減弱時,每次分批慢慢撒,等到吃飽了再撒下壹批飼料。

第三,水質管理

蝌蚪池塘壹般面積小,放養密度高,飼料多,水質容易變差。因此,蝌蚪池塘應在3-5天內換1次,每次換四分之壹的水,整個池塘每15天換壹次,徹底清除池底的殘卵和食物廢渣。另外,為了防止水質惡化,每周要用100-200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