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性滑,蓮子則有健脾強腎的功效。秋季健康人多吃山藥蓮子湯,是很好的滋補佳品。對於那些因持續發熱而導致“津竭血燥”的人,也非常適合使用胡愛山蓮子湯進行調理。
2.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500克,排骨500克,黃酒少許,姜、蔥、鹽。
做法:將豬排切寸,用開水浸泡2分鐘左右,棄去水分;蓮藕洗凈切片,與排骨壹起放入1500 ml溫水中,加入少許黃酒、姜、蔥,水開後小火煨約90分鐘,加入少許鹽即可食用。
3.鮮白菜紅棗湯
俗話說:10月火臟,從來不留白菜湯。可以用適量的新鮮白菜和2-3個蜜棗,壹起放在砂鍋裏,用老火煮。潤而不燥,香甜可口。
4、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兩個,豬肺1對,陳皮5克。
做法:將豬肺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泡至軟身,與豬肺、雪梨、白茅根同煮2小時。
5、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瘦豬肉150克。
做法:將瘦豬肉洗凈,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加入瘦豬肉,用文火煮1-2小時。
6.甲魚滋腎湯
材料:甲魚1只(300g以上),枸杞10g,熟地黃15g。
做法:甲魚宰殺後,去頭、爪、內臟、甲殼,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鋁鍋內;然後加入洗凈的枸杞和熟地黃,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甲魚肉熟透。可以常吃。
7.丹參紅花燉烏雞
材料:烏骨雞800克,丹參10克,紅花6克,川貝母15克,味精3克,姜5克,蔥6克,鹽5克,胡椒粉2克,料酒10克。
做法:烏雞宰殺後,去毛、去內臟、去爪;將丹參充分濕潤,切成薄片;將川貝母去雜,切成大顆粒;將紅花去雜,洗凈;姜拍碎,蔥切段;將烏雞、川貝、紅花、丹參、生姜、蔥、紹興酒壹起放入燉鍋中,加入2800毫升清水;用大火將燉鍋燒開,然後小火燉35分鐘;加入鹽、味精、胡椒粉拌勻。
8.懷芪石斛羅頭湯
配料:山藥、枸杞、石斛、無花果、幹蝸牛頭、生姜、豬肉。
做法:將山藥、枸杞、石斛、無花果洗凈備用;將幹蝸牛頭浸泡在熱水中,燒熱半鍋水,加入壹小塊姜,將蝸牛頭浸泡在水中3~5分鐘撈起;豬肉洗凈,切塊,用清水浸泡;將8碗水倒入壹個陶罐中,煮沸。加入所有的材料,用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燉兩個小時。加鹽調味後飲用。
9.海參燉瘦肉湯
材料:瘦豬肉250克,水發海參250克,大棗5枚,調料適量。
做法:壹、海參洗凈切絲即可。瘦肉洗凈切絲。大棗去核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內,蓋上適量開水,小火燉2 ~ 3小時,調味即可。
10,黑豆,紅棗,塘虱,魚湯
配料:黑豆、紅棗、塘虱魚、生姜。
做法:黑豆提前壹晚洗凈浸泡備用;將宰殺的塘虱洗凈,瀝幹水分;如果魚比較大,可以切成兩段;紅棗洗凈,去核;黑豆撈起洗幹凈;熱鍋,用壹小塊碎姜擦鍋,放入兩勺油,放入塘虱,煎至兩面微黃;將8碗水倒入鍋中,煮沸。加入所有材料,用大火煮沸。將鍋轉小火煮壹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11,栗子湯
材料:雞肉100g,生姜5g,枸杞10g,板栗15-20粒。
做法:將整雞剁成寸,選取100g的骨肉,用開水焯壹下,放入湯鍋中。然後將枸杞、板栗、生姜依次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高湯。大火燒開後,小火燉1小時。出鍋時加入精鹽即可食用。
12,銀耳枸杞湯
材料:銀耳15g,枸杞25g。
做法:將銀耳、枸杞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煎成濃汁,加入蜂蜜,煎5分鐘後服用。1隔天壹次,服溫開水。
13,腐竹銀杏豬肚湯
材料:豬肚500克、腐竹50克、白果30克、薏苡仁30克、芡實10克、馬蹄1、植物油5克、鹽適量。
做法:五花肉用鹽和生粉搓壹下,洗凈,縫幾下,直到沒有腥味。洗凈後在開水裏滾壹會兒,然後取出洗凈切片。腐竹碎段用水浸泡,白果去皮去核,馬蹄切片。用陶罐將水燒開,直到八成滿。五花肉煮1小時左右,再加入其他食材煮1小時,調味。
14,蟲草鴨湯
材料:冬蟲夏草20g,鴨子1只,黃酒適量,味精適量,蔥、姜、鹽、胡椒粉適量,清湯適量。
做法:將鴨子宰殺,去內臟,去毛,洗凈,放入沸水中煮約15分鐘,去血腥味,切成小塊;冬蟲夏草洗去沈澱物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加入黃酒、蔥、姜、花椒、鹽,調好口味。將鴨肉塊放入鍋中。用筷子在鴨子上插幾個小洞,將洗凈的蟲草插入每個洞裏,加入調味好的高湯,籠蒸1小時,加入適量味精調味。
15,山藥玉竹白鴿湯
材料:山藥、玉竹、麥冬各10克,枸杞5克,鴿子1克
做法:先將煮好的鴿肉放入鍋中煎熟,然後加入開水。水燒開後,將肉撈出放入砂鍋中,再將山藥、玉竹、麥冬、枸杞放入另壹砂鍋中,煮10分鐘,然後將湯倒入盛有鴿肉的砂鍋中,小火燉90分鐘,加入鹽、味精、雞精等調料後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