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酸梅湯的問題

酸梅湯的問題

配料:烏梅幹(半斤)、山楂(半斤)、桂花(壹兩)、甘草(壹兩)、冰片或紅糖。1.從幹貨市場買的烏梅幹、山楂幹,壹定要先用水煮。2.將泡好的烏梅、山楂用紗布和少量桂花、甘草壹起包好。3.將大鍋裝滿水,放入紗布袋中,煮沸。4.煮沸後,加入適量能起到染色作用的冰片或紅糖。5、小火燉6到7個小時,水到壹半左右,酸梅湯就做好了。飲酒說明1。準備好的酸梅湯壹次喝不完,可以放冰箱裏保存幾天。但是在常溫下,酸梅湯非常容易變質。如果看到表面浮著細細的氣泡,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喝了。2.配有甘草的酸梅湯會有壹種澀味。喝酒的時候放點冰塊可以減少澀味。3,新手做的酸梅湯很可能太濃或者太淡,火候和水的比例只能多想想試試!當然,楊梅、蜂蜜、蜜棗、玫瑰花、糖這些原料要仔細清洗,因為容易藏壹些蟲子。洗完後選個大的,飽滿的,暗紅色的,不要太多,25左右,放大碗裏撒四勺糖腌制。蓋上碗,上下晃動幾下,讓糖均勻分布。選八個蜜棗,放在鍋裏,倒壹個。提煉蜜棗中的糖。煮棗的時候,在另壹個大碗裏攪拌蜂蜜,大約4勺。攪拌均勻。撒上7、8朵玫瑰花蕾備用。因為蜂蜜的甜是天然的,甜的,有回味的余地,所以用蜂蜜水比用糖好。另外,蜂蜜、蜜棗、玫瑰可以調和內分泌,對女生比較好。還吸收了蜜棗的精華和甜味。不使用蜜棗,而是將開水倒入準備好的蜂蜜碗裏。攪拌均勻,蜂蜜和玫瑰的香味會在鼻尖繚繞。然後將蜂蜜水倒入腌制的楊美利中,立即蓋上碗,不要讓蒸汽冒出來。然後上下晃動碗2-3分鐘。讓楊梅的酸汁完全溶解在蜂蜜水裏。然後送到冰箱冷藏。這裏沒有做楊梅的過程。是為了保持楊梅鮮嫩,因為煮會讓楊梅裏面的水分蒸發,入口又老又澀。在許多烹飪的酸梅湯中,楊梅失去了鮮艷的顏色,嘗起來像雞肋。在這酸梅湯裏,入口是玫瑰的縹緲清香,接著是蜂蜜的香甜,接著是楊梅的酸味,然後是蜜棗的甜味。酸味有點甜。天氣寒冷刺骨。大熱天捧壹碗酸梅湯真的累死人。此時的楊梅,酸中帶甜。主要是甜的,酸的意思好像沒有。就像壹個戀春的姑娘,有時會嫉妒愛人的心思,有時會想起他的好,看似淡然,內心早已翻了壹千倍。原來嫉妒是要分高低的。

方法2

配料:烏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是3: 2: 1,甘草吃多了會發苦。還有就是冰糖的制作過程(如果吃起來太酸或者太苦的話):第壹步,把配好的材料放進壹個裝滿水的鍋裏,煮開。第二步,燒開後,轉中火,煮40分鐘左右。第三步,聞壹聞味道,看是否煮過。如果合適,可以等涼了再喝。如果不適合,可以加冰糖調節。關鍵步驟:加完料,壹定要把水燒開壹次,然後調火燒開。之前不要放下冰糖,等最後的味道出來後再調口味。

方法3

酸梅湯原料:烏梅100g、山楂100g、甘草10g、桂花5g、冰糖適量。做法:先在盆中加入壹湯匙水,將烏梅、山楂、甘草浸泡在水中30分鐘;然後在砂鍋中加入1000克水,再將泡好的烏梅、山楂、甘草放入砂鍋中,然後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煮30分鐘,然後在鍋中加入適量冰糖,再蓋上鍋蓋煮10分鐘左右。燒開後用小勺攪拌幾下,然後放入小碗中。最後加入壹勺桂花攪拌均勻,美味的酸梅湯就做好了。

方法4

材料:烏梅5片,幹山楂15g,玫瑰果(洛神花)4片,水1800ml,冰糖25g。做法:1、烏梅、玫瑰果、山楂曬幹後放在水龍頭下沖洗浮灰。2.洗凈後鍋中加水,燒開,轉中小火20分鐘,加入冰糖,關火。3.冷卻並取出材料。4.把它放在水壺裏冰鎮。喝的時候可以放兩個冰塊。胃不好就不要冰敷,也不要放冰塊當天吃完!

【編輯本段】酸梅湯相關典故

1叫賣和叫嚷

哎,玉泉山的水到了東直門冰飲口,涼了。更多的湯是老北京小販給的。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夏季飲品。炎熱的季節,大部分人會買楊梅自己煮,放點糖進去除酸。被冰鎮後,喝酒的小販也做這種小生意。哈德蓋特外面曾經有個老人。他曾經手裏拿著冰杯(兩個小銅碗)發出聲音吸引人的註意,邊走邊賣。玉泉山的水是著名的山泉,非常好喝。在過去,皇帝只喝玉泉山的水,有專門的水務官員從西直門取水。當時西直門也叫外城,太陽落山城門就關著,但只要給皇帝送水的水官喊壹聲門就可以隨時打開。所以賣酸梅湯的推銷“玉泉山之水”。另壹方面,東直門有全市最大的冰庫。冬天,賣冰的人會把冰儲存在冰庫裏,在炎熱的天氣裏出售。

《紅樓夢》中的2個典故

酸梅湯是我國傳統飲料之壹。名著《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主人公賈寶玉挨打後,問老太太“只喝幹的,吃酸梅湯”。《紅樓夢》3首相關詩詞——杜門竹枝詞

“街上銅碗聲喚,壹杯冰水梅子湯”。這是清代郝懿行的《獨門竹枝詞》。老北京會記得,北京街頭賣酸梅湯的人敲著冰燈,發出那清脆悅耳的聲音。全文如下:杜門支竹詞(清人)夕陽戲去了哪裏,酒席同在第六場抽簽。三大錢買香花,切糕鬧鬧,早上喝壹碗甜粥,再吃茶湯面條;炸糖耳朵配涼果餅,掛爐烤芝麻,還有剛火起來賣的叉子,硬面叫餅;蒸餃的餛飩菜品齊全,新增湯圓,配爆肚、油肝、香灌腸,木須黃菜片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