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眼圈的成因
1,肝損傷
短期的“熊貓眼”多是因為連續幾天熬夜造成的,休息充足後可以改善。但長期黑眼圈是壹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長期異常、肝腫大的患者,黑眼圈往往會長期存在。據了解,約有20%的肝病患者面部、眼睛等外露部位周圍有色素沈著,呈現“黑眼圈”。
2、月經不調
對於女性來說,黑眼圈的人可能更多,但如果黑眼圈長期存在,可能是痛經或月經不調引起的。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痛經是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所致,黑眼圈是面部血液循環異常的表現。此外,月經血過多或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女性也容易出現黑眼圈。
3.腎臟損失
傳統醫學認為,黑眼圈是腎虛造成的。腎精不足,導致雙眼缺乏養精,腎的黑顏色浮在上面,所以兩眼無光,兩眼發黑。如果長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過度,就容易出現黑眼圈。
壹般由於疲勞導致眼睛發黑,女性只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營養即可。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必要時做壹些眼部按摩和熱敷。我自己的保健方法是用大拇指按壓太陽穴和湧泉穴3 ~ 4分鐘,每天2 ~ 3次,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效果也不錯。
此外,中醫認為,氣血的盛衰和臟腑的變化往往會反映在臉上。因此,如果眼部變化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應及時找醫生檢查。
2、按摩去除黑眼圈
1,第壹步:按揉景明穴。
位置:眼角上方壹點。
按摩方法:用拇指尖和食指尖按在景明穴上,有酸脹感時,由輕到重逐漸加重。按揉約2分鐘。
功效:緩解眼部疲勞,恢復視力,對眼部充血、紅腫、水腫等有較多作用。另外,配合鼻子周圍的穴位壹起按摩,可以緩解鼻塞等癥狀。
2.第二步:按揉承氣穴。
位置:瞳孔直下,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按摩方法:雙手食指指尖分別按在兩側的垂點上,沿下眼瞼按摩。手法力度要適中,以局部有明顯的酸脹感為佳。
功效:可治療風淚、近視、夜盲癥、眼皮抽痛、黑眼圈、眼袋。
3.第三步:按壓四個白點。
位置:眶下孔凹陷時,眼睛直上,瞳孔直下。
按摩方法:將雙手食指和腹部分別按在兩側的四個白穴上,等有酸脹的感覺,持續2分鐘左右。
功效:對臉頰附近疼痛、近視、眼疲勞、眼袋、黑眼圈、頭暈有很好的療效。
4.第四步:按壓瞳孔_
位置:外眼角外約1 cm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在瞳邵穴上,有酸脹感時,由輕到重逐漸加重,邊按邊揉,使酸脹感蔓延至眼周,持續2分鐘左右。
功效:對消除眼袋和黑眼圈有很好的效果。
5.第五步:按壓太陽穴。
位置:頭側,眉梢與眼外角相交延續,橫指約1的凹陷向後。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食指和指尖分別按在兩側太陽穴上,順時針按摩2分鐘。最好是局部有酸痛感。
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頭暈、黑眼圈、眼袋、目赤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