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麥蟲和黃粉蟲有什麽區別?
1,饋送
兩種昆蟲在飼料上基本沒有大的區別,但麥蟲的飼料報酬略高於黃粉蟲。培育壹公斤黃粉蟲的飼料是三公斤麥麩和三至五公斤青飼料。飼養壹斤麥蟲的飼料消耗是四斤麥麩和五斤青飼料。
2.種子昆蟲
麥蟲的種源來自東南亞,國內野生麥蟲很少。目前國內只有少數農場有少量的種源,育種技術也不是很成熟。黃粉蟲的飼養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種源分布在全國各地,但由於長期的家庭飼養,種源質量已經大大退化。為了獲得黃粉蟲的優良種源,需要經過遠緣雜交,而大麥蟲的種源處於起步階段,很少有人掌握繁殖技術。
3.幼蟲
麥地那龍線蟲最長的幼蟲可達五至七厘米,而黃粉蟲最長的幼蟲只能達到三至三厘米半,黃粉蟲的體壁直徑只有麥地那龍線蟲的三分之壹。這兩種昆蟲在幼蟲期的死亡率差別很大,黃粉蟲的正常死亡率為5% ~ 25%,而黃粉蟲的正常死亡率只有1% ~ 2%,繁殖周期基本相同,而且黃粉蟲的飼料成本高於黃粉蟲,從經濟效益來看,大麥蟲的經濟效益比黃粉蟲高5 ~ 8倍。
4.蛹
大麥蟲蛹的羽化率在95% ~ 100%之間,而黃粉蟲的化蛹率只有60% ~ 70%,很少達到70%以上。普通黃粉蟲農戶平均化蛹率在50%左右。兩種昆蟲的化蛹時間基本相同,但麥蟲的體積是黃粉蟲的三到五倍。
5.成年人
兩種昆蟲的蛹期基本相同,但麥蟲的羽化率是黃粉蟲的壹倍或兩倍,也就是說黃粉蟲的羽化率在50%左右,而麥蟲的羽化率在95%-100%之間。從化蛹率和羽化率,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麥蟲的產量比黃粉蟲高五到六倍。除了麥蟲的產卵量比黃粉蟲高之外,麥蟲的生命周期也比黃粉蟲長得多。黃粉蟲成蟲的生命周期壹般為40 ~ 60天,而大麥若蟲成蟲的生命周期壹般為100 ~ 130天。大麥若蟲成蟲產卵量也是黃粉蟲的3 ~ 5倍。
6.營養素
兩種昆蟲在營養上的蛋白質、脂肪和各種氨基酸基本沒有大的區別,都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昆蟲。
二、麥蟲養殖前景如何?
麥蟲易成活,見效快:麥蟲適應性強,生長速度極快,產量極高;養殖技術易於掌握,可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化養殖。
成本低,轉化率高:麥蟲(蟲糞)富含24%以上的蛋白質,是加工高效動物飼料的最佳原料,成本低,轉化率高。它的飼料主要由各種植物廢棄物組成,因此大麥若蟲養殖業將導致壹個全新的飼料加工業的誕生。
2008年,中央文件突出了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管理,要求引導和幫助農民有效解決畜禽舍混居問題,搞好農村汙水和垃圾處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生態農場和牧場的經濟生產模式是壹個理想的選擇,大麥昆蟲的生產和飼養是壹個重要的工業組成部分。
大麥昆蟲資源是壹個巨大的生物資源寶庫,人類的開發利用還遠遠不夠。只有蠶、蜂、紫膠蟲、蠟蟲、五倍子蚜蟲等少數種類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相對於數以百萬計的昆蟲種類,大麥昆蟲資源的開發利用空間非常大。
更多營養,更健康:由於麥地那龍體內含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吃過麥地那龍的各種畜禽都加速了生長,增加了免疫力,從而提高了綜合素質,使這些畜禽及其產品的價值翻倍。
省時省力:大麥昆蟲的產業化養殖因其投資少、技術簡單易學、適合工業化生產和家庭養殖等優勢,被許多昆蟲專家稱為繼蠶、蜂、蠅蛆、黃粉蟲之後最有前途的新興昆蟲產業,養殖前景十分看好。
多用途,高利用率:麥蟲帶動的生態養殖效益:麥蟲沙可作為有機肥,可用於加工高效生物飼料。
隨著世界對動物蛋白飼料需求的不斷增加,對魚粉的整體需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特種魚粉(可以用麥蟲代替),主要是由於水產養殖業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在食用方面,因其蛋白質含量為38% ~ 71%,脂肪含量為28%,並含有豐富的磷、鐵、鉀、鈉、鈣等宏量元素和動物必需的十余種氨基酸,是食用、飼養和保健的重要食物蛋白資源。壹盤油炸蟲蛹在北京高檔酒店賣到了138元,是北京的壹大農副產品。可見,大力發展麥蟲育種勢在必行。
麥蟲高產高效:與黃粉蟲相比,養殖條件和成本幾乎相同,對設備要求不高,但單產比黃粉蟲高3-5倍,價值比黃粉蟲高3-5倍,麥蟲養殖更經濟、高產、高效。
易繁殖,利潤高:以第壹次小規模引進40公斤昆蟲為例,經過15 ~ 20天的變態,產成蟲約40公斤,年* * *繁殖可產鮮蟲10000公斤以上。大麥蟲的生長繁殖極快,很容易飼養。每1公斤麥蟲需要2.5公斤左右的混合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