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可以經常吃川貝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川貝母是壹種非常常見的材料。不同的成分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每種成分都有各自的功效。我們來看看正常人能不能經常吃川貝母。
正常人可以經常吃川貝母嗎?1川貝母可以經常嗎?
壹般情況下,不建議經常吃。川貝母是常見的中藥材,味甘,性涼,如肺胃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虛久咳、勞咳、燥熱咳嗽、幹咳少痰、咳痰帶血、肺膿腫等癥。如果有癥狀可以經常服用川貝母,但是在沒有癥狀的情況下。
川貝能吃多久?
取決於醫生的建議。對於壹般的咳嗽癥狀,川貝母服用3-7天左右就會好轉。癥狀好轉後,可以停用川貝母。如果咳嗽癥狀嚴重,那麽就要遵醫囑確定服用川貝母的持續時間,不宜盲目停藥或增加服用持續時間。
川貝母多少合適?
3到9克。壹般川貝母的用量在3-9g左右。輕度咳嗽者,用量壹般為3-5g。對於咳嗽嚴重者,劑量會略有增加。具體用量要咨詢醫生,不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盲目服用,因為川貝母性味甘涼,服用過多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便溏等不良反應。
正常人可以經常吃川貝母嗎?2川貝母的功效和作用
很酷,很甜。入肺經、胃經。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
川北的收購
松貝
因為以前分布在四川省松潘縣附近,所以叫松北。本品為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 ~ 0.8厘米,直徑0.3 ~ 0.9厘米。因其形似豆子、珍珠,故又稱“珍珠貝”、“米貝”。表面是白色的,外面有2層鱗片。大花瓣緊貼小花瓣,未覆蓋的部分呈月牙形,俗稱“抱月”;有1 ~ 2圓柱形心芽或小鱗片,頂端略尖;頂部封閉,略尖或鈍,底部平坦,略凹,中央有鱗莖盤,偶見殘留須根,俗稱“蒜斑”或“蒜蒂”。質地硬脆,斷面白色,粉質豐富。氣微,味苦。
清北
因為以前分布在四川青川縣附近,所以叫青北。本品呈扁圓形,高0.4 ~ 1.4厘米,直徑0.4 ~ 1.6厘米。外層的兩塊鱗片大小形狀相似,相對相擁,頂部形成空隙。鱗片瓣內有2 ~ 3個心芽和小鱗片,還有細圓柱莖,底部鈍圓。氣微,味苦。
魯北
因分布在打劍爐內而得名。本品呈長方形錐狀,高0.7 ~ 2.5厘米,直徑0.5 ~ 2.5厘米,為川貝母中最大者。外觀為白色或黃褐色,有的有褐色斑點,俗稱“虎皮斑”。外面兩個鱗片大小差不多,頂端形成壹個略尖的缺口,裏面有小鱗片和心芽。質地不如後兩種川貝母堅實,切面粗糙。氣微,味苦。
正常人可以經常吃川貝母嗎?3禁忌和不適合的人。
1.脾為痰之源,但脾陽虛寒引起的痰濕不宜用本品治療,因為川貝母味苦寒,可能再次傷脾陽。因此,臨床表現為唾液混濁無邪,嘔吐惡心,大便稀或納差,進食困難,上腹部脹滿發緊,口淡舌淡,苔白,痰多,應避免。
2.川貝母微寒,味苦,化痰,有清熱涼金的作用。適用於熱痰證,不適用於寒痰停飲證。如臨床表現為痰稀、咳嗽、氣喘、畏寒、頭暈、心悸、痰厥、頭痛、嘔吐、惡心、胸悶、舌淡胖、苔白膩、脈細遲弱等。,應避免,以免嚴重傷陽,再生痰。
3.腎陽不足,水陽虛,氣不溶於水,痰多,但此時痰濁不能用川貝母去。因本品寒傷陽,臨床表現除痰涎稀薄外,還有面浮、下肢浮腫、小便短赤、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滑、脈沈細等陽虛癥狀,均可鑒別。
4.川貝母味苦性寒,濕氣重,脾胃虛寒、慢性腸胃炎、腹瀉患者慎用;咳嗽痰稀白的人,應避免大量服用單味藥。
5.川貝母能降血壓、升血糖,有類似阿托品的散瞳作用。所以低血壓、糖尿病、青光眼患者忌用。
臨床應用中的註意事項
1.《本草筆記》說:川貝母“惡桃花;怕秦艽、鈣礬石、野草;反烏頭。”
2.川貝母與降壓藥、阿托品合用時,劑量不宜過大;不宜與碘離子制劑、酶制劑、重金屬制劑(如硫酸亞鐵、硫酸鎂、氫氧化鋁等)合用。);不宜與碳酸氫鈉等強堿性西藥合用;不宜與氨茶堿、地高辛合用;不應與咖啡因和苯丙胺合用。
3.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貝母能興奮子宮,增加平滑肌張力,擴張外周血管,從而使血壓下降,故孕婦和低血壓患者慎用。
4.川貝母趨向潤肺,多用於陰虛肺燥或咳嗽;浙貝母趨向清肺,清熱散結之功大於浙貝母。多用於風熱咳嗽痰多、肺熱痰稠、痰火壅盛、乳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