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天槐花蜜是不結晶的嗎

冬天槐花蜜是不結晶的嗎

五、結晶的辨識。在冬季時,特別適用本法,因為大部分蜂蜜會在冬季結晶。如果在冬季買到的蜜種不符合該蜜種天冷後結晶的特質,那麽就要懷疑兩點:1、李鬼蜜。2、高溫破壞過結晶核的蜜。蜂蜜的結晶,就象水成冰,是物理變化。當氣溫在13度左右時,蜂蜜極易結晶。溫度超過40度後,會慢慢恢復液態,超過60度,會迅速恢復液態。這裏有壹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些消費者想做試驗,把蜂蜜放在冰箱裏冷凍,看是不是能結晶,結果驚奇地發現,過了壹個月,蜂蜜還是老樣子,呵呵。大家記住,在13度左右時,蜂蜜的結晶會加速,而極大地偏離這個溫度後,它的結晶速度反倒是越來越慢的!所以我們平時是看到蜂蜜漸漸結晶的,而不是我們想的象水那樣,在冰箱裏放壹夜,立刻就成了固態。對於超市的瓶裝蜜,由於采用了加熱法或者添加山梨酸鉀,因而延緩了結晶的速度,所以經常是液態的也不足為怪。首先說壹下蜂蜜結晶的三個普遍規律,這兩個規律的原理來自於蜂蜜結晶的兩大原因:壹是果糖含量低於葡萄糖含量,二是花粉粒形成的小晶核也是結晶的基礎。第壹個規律是:草本蜜容易結晶,木本蜜不易結晶。比如常見的壹年生植物油菜、荊條、向日葵、山花蜜都很容易結晶,而棗樹、龍眼樹、槐樹等采得蜂蜜不易結晶,因其果糖含量高於葡萄糖含量。不易結晶不代表不結晶,在寒冷的季節裏,棗花蜜、槐花蜜、龍眼蜜也會結晶的,結晶越早的,壹般是因為被蜜蜂采進去其它蜜了。如果是蜂產品店的大桶,那可能是因為桶裏原來就有結晶蜜的殘渣,或者也因為這蜜裏有其它蜜種。第二個規律是:花粉量大的蜜種易結晶。槐花蜜、龍眼蜜的花粉量極小,而油菜、向日葵花粉量極大。壹般來講,蜜蜂飛出去後,如果能同時采進蜂蜜和花粉,是效益最高的,蜂農也愛這麽做。采蜜的時候,難免會有花粉混進蜂蜜裏,就象琥珀的形成壹樣,中間有個小顆粒,然後蜂蜜就以這個顆粒為中心,形成壹個個的晶核……第三個規律是:越清亮剔透的蜜,越不易結晶,原因是:其中含有的花粉量很低。我們在透光看真正的蜂蜜時,會發現絕大部分蜜都略顯混濁,這是因為其中含有花粉粒。而這種顯得清亮剔透的蜜,如黨參、槐花,含有的花粉量比較少,就很難結晶。以上是普遍規律,當然會有例外,比如木本的椴蜜易結晶,而草本黨參蜜不結晶。結晶顆粒上,蕎麥和向日葵比較粗大,其它大多比較細膩,尤其油菜蜜的結晶,狀如豬油,濃度越高,結晶越幹硬,甚至如粉狀。結晶斷真假,雖不是判斷蜂蜜真假的終極大法,但可以做到八九不離十,因此購買結晶蜜倒是防止假蜜的省心方法。真蜂蜜,好蜂蜜,結晶看上去硬,全面,密實,實際酥軟,入口即化,阻力極小,手撚無顆粒感或顆粒迅速溶化,筷子捅的時候,很容易插進去,感覺象沙子,也容易分離;濃度越高的蜜,結晶相對越硬實,濃度低的蜜,很可能是部分結晶,即下半部固態,上部液態並且變得更稀。。。。。而假蜜的結晶就比較象石頭那樣硬實,不溫柔,入口不化,要使勁含半天才化,手撚有顆粒感,顆粒也撚不化,筷子捅的時候,感覺生硬象石頭,不易分離。添加果葡糖漿的假蜜,結晶的樣子比較可笑,很虛,象有空洞的塊狀物。我們本地有壹種添加面粉或澱粉的造假結晶蜜的方法,不知道別處有沒有,這種假蜜,壹嘗就能嘗出來,所以也不足為患。真蜜的結晶,加熱到40度以上後很容易就能融化為液態,而糖的結晶很難融化!壹個例外,就是雲南的野壩子蜜,號稱“硬蜜”,結晶較硬,不能用這個方法來判斷了。對於真蜂蜜,也可以通過對結晶成度的觀察,來判斷其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