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蛤其實有很多種。
血蛤(蛤)不是貝類的確切名稱。甲殼動物種類繁多,僅中國就有數十種。小的大概硬幣大小,大的可以有孩子的拳頭那麽大。但無論大小,甲殼類貝類體內都有紅色液體,所以都可以稱為“血蛤”。
血蛤裏的紅色物質真的是它的血嗎?
“血蛤”這個名字來源於它殼內的血紅色液體,這的確是它們的血液。而且我們吃的其他海鮮貝類幾乎沒有紅血絲,那麽血蛤呢?
事實上,大多數貝類和我們很不壹樣。他們的血液是藍色或無色的。這是因為血藍蛋白在軟體動物的血液中攜帶氧氣,與氧氣結合時呈藍色,釋放氧氣後呈無色,所以我們吃的海鮮、貝類、軟體動物大多是藍色或無色的血液。
然而,統稱為“血蛤”的甲殼類動物則不同。它們神奇地保留了血紅蛋白,所以各種大小的血蛤的血液都和雞、鴨、豬、牛等陸生動物壹樣紅。
新鮮血蛤怎麽做才好吃?
其實血蛤的吃法和其他貝類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要做到好吃又健康還是有壹些關鍵點的。尤其是血蛤,存在壹定的安全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1)只吃新鮮食物。
就像很多其他海鮮貝類壹樣,血蛤越新鮮越好。除了最大程度保留鮮味,高蛋白、營養成分越多,越容易滋生細菌,吃了不夠新鮮的水產品,那麽上吐下瀉可能是比較輕的後果。
(2)仔細擦洗。
血蛤不同於其他海鮮和貝類。它們多分布在潮間帶和軟泥灘,所以它們的殼很臟。而且章魚的殼大部分都不是很光滑,基本上都是細紋,有的品種還會長毛,所以不清洗的話,不僅不衛生,還會影響血蛤的口感。
(3)壹定要煮透。
喜歡生吃腌制血蛤,燙幾秒鐘的人可能不太認同這壹點,但這很重要。血蛤不建議生吃或者半生不熟的吃,後面我們會單獨詳細回答這個事情。
血蛤的常見做法——特點:健康、美味、營養。
準備材料:血蛤800g、蔥1、姜1、蒜3瓣、幹辣椒10g、醬油2大勺、水澱粉1大勺、鹽、糖、食用油、料酒。
“生產步驟:
(1)將中國林蛙的殼仔細洗凈,然後放入有冷水的鍋中,加入壹些料酒和姜片,開始烹飪。不用煮到水劇烈沸騰,只要血蛤的殼打開,就可以拿出來洗幹凈瀝幹。
(2)炒鍋用少許油加熱,將姜絲、蒜末、幹辣椒炒香,將瀝幹的血蛤放入鍋中翻炒,倒入料酒去腥增香;
(3)將生抽、鹽、糖、水澱粉混合,倒入鍋中,攪拌均勻即可出鍋。最後撒點蔥花就可以吃了。
其實血蛤這種東西受眾不多,基本上只在廣東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區比較常見。即使有了成熟的水產養殖和物流,血蛤仍然很難成為餐桌上的“主角”,這主要是因為除了嚇人的鮮紅色貝肉外,血蛤的“主流”吃法也存在隱患。
在血蛤的吃法中,生腌是最極端的壹種,除此之外,還有用開水燙幾秒半熟,但這兩種都不建議嘗試。由於血蛤的生活環境比其他貝類更臟,未成熟的血蛤不僅會有寄生蟲的隱患,還會帶來壹些疾病,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雖然我們從壹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訓,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衛生,相信也不會輕易重復,但是還是不建議生吃或者半生不熟的吃血蛤。畢竟不值得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