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電腦病毒是怎麽編寫的

電腦病毒是怎麽編寫的

電腦病毒是我們大家都不陌生的,妳們也肯定很好奇電腦病毒是什麽編寫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何制作電腦病毒方法壹:

 計算機病毒是編寫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壹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方法/步驟

 1.計算機病毒的特征是傳播性,非授權性,隱藏性,潛伏性,破壞性,不可預見性,可觸發性。計算機病毒根據感染方式可以分為感染可執行文件的病毒,感染引導區的病毒,感染文檔文件的病毒。

 2.計算機病毒根據感染方式可以分為感染可執行文件的病毒,感染引導區的病毒,感染文檔文件的病毒。

 3.現階段的反病毒技術有特征碼掃描,啟發式掃描,虛擬機技術,主動防禦技術,自免疫技術,雲殺毒等等。

 4.壹個簡單病毒的模塊包含,觸發模塊,傳播模塊,表現模塊。

 5.學習計算機病毒,要了解硬盤結構,計算機扇區結構,計算機系統啟動過程,文件系統,計算機引導過程。

 6.匯編語言和C語言用的會比較多。

 註意事項

 壹個是要理解計算機系統,文件格式。

 壹個是要精通編程,匯編和C。

計算機病毒的編寫方法二:

 1.打開電腦左下角開始----所有程序----啟動,右鍵點擊啟動選擇屬性單擊左鍵。

 2.查找下文件位置,找到啟動所在文件夾。就可以進行下壹步了。

 3.打開啟動這個文件,復制下文件路徑。win7的啟動文件家保存的是這個路徑,XP的不是這個可以自己實驗下。保存下備用

 4新建壹個記事本,寫上如下代碼保存。其中shutdown -s -t 0表示0秒後關機,代碼的意思是把這個代碼寫到啟動這個文件夾下面。

 5.圖中標記的代碼就是剛才復制的路徑,原理跟以前寫過的自動關機代碼差不多,只是自動關機時間調為0了。

電腦病毒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具有傳染性,壹旦病毒被復制或產生變種,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預防。

 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

 在生物界,病毒通過傳染從壹個生物體擴散到另壹個生物體。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並使被感染的生物體表現出病癥甚至死亡。同樣,計算機病毒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在某些情況下造成被感染的計算機工作失常甚至癱瘓。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計算機病毒是壹段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這段程序代碼壹旦進入計算機並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確定目標後再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只要壹臺計算機染毒,如不及時處理,那麽病毒會在這臺電腦上迅速擴散,計算機病毒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計算機網絡去傳染其他的計算機。當您在壹臺機器上發現了病毒時,往往曾在這臺計算機上用過的軟盤已感染上了病毒,而與這臺機器相聯網的其他計算機也許也被該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判別壹個程序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最重要條件。

 潛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時炸彈壹樣,讓它什麽時間發作是預先設計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預定時間壹點都覺察不出來,等到條件具備的時候壹下子就爆炸開來,對系統進行破壞。壹個編制精巧的計算機病毒程序,進入系統之後壹般不會馬上發作,因此病毒可以靜靜地躲在磁盤或磁帶裏呆上幾天,甚至幾年,壹旦時機成熟,得到運行機會,就又要四處繁殖、擴散,繼續為害。潛伏性的第二種表現是指,計算機病毒的內部往往有壹種觸發機制,不滿足觸發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除了傳染外不做什麽破壞。觸發條件壹旦得到滿足,有的在屏幕上顯示信息、圖形或特殊標識,有的則執行破壞系統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盤、刪除磁盤文件、對數據文件做加密、封鎖鍵盤以及使系統死鎖等。

 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的可以通過病毒軟件檢查出來,有的根本就查不出來,有的時隱時現、變化無常,這類病毒處理起來通常很困難。

 破壞性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序無法運行,把計算機內的文件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通常表現為:增、刪、改、移。

 可觸發性

 病毒因某個事件或數值的出現,誘使病毒實施感染或進行攻擊的特性稱為可觸發性。為了隱蔽自己,病毒必須潛伏,少做動作。如果完全不動,壹直潛伏的話,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進行破壞,便失去了殺傷力。病毒既要隱蔽又要維持殺傷力,它必須具有可觸發性。病毒的觸發機制就是用來控制感染和破壞動作的頻率的。病毒具有預定的觸發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時間、日期、文件類型或某些特定數據等。病毒運行時,觸發機制檢查預定條件是否滿足,如果滿足,啟動感染或破壞動作,使病毒進行感染或攻擊;如果不滿足,使病毒繼續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