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1.親鱔的選擇與培育:選擇肥壯健壯的鱔魚作為親鱔,雌雄親鱔按2: 1的比例分開培育,期間可餵食蠶蛹。2.催產孵化:在水溫為25-28℃時,給親鰻註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然後將雌、雄親鰻按2: 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雌鰻產卵後,保持水溫在22-28℃。3.水質調節:每周註水1次,適當種些蘿蔔。

1.親鰻的選擇與培育

1.選擇親鱔時,要求其體胖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1.親鱔的選擇與培育:選擇肥壯健壯的鱔魚作為親鱔,雌雄親鱔按2: 1的比例分開培育,期間可餵食蠶蛹。2.催產孵化:在水溫為25-28℃時,給親鰻註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然後將雌、雄親鰻按2: 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雌鰻產卵後,保持水溫在22-28℃。3.水質調節:每周註水1次,適當種些蘿蔔。

1.親鰻的選擇與培育

1.選擇親鱔時,要求其體胖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1.親鱔的選擇與培育:選擇肥壯健壯的鱔魚作為親鱔,雌雄親鱔按2: 1的比例分開培育,期間可餵食蠶蛹。2.催產孵化:在水溫為25-28℃時,給親鰻註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然後將雌、雄親鰻按2: 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雌鰻產卵後,保持水溫在22-28℃。3.水質調節:每周註水1次,適當種些蘿蔔。

1.親鰻的選擇與培育

1.選擇親鱔時,要求其體胖身壯,體色亮黃,小腹腫脹柔軟,卵巢輪廓明顯,腹部淺橙色,生殖口紅腫。雄鰻體長壹般在50厘米左右,雌鰻體長壹般在25厘米左右。

2.選好親鰻後,按2: 1或3: 1的比例將母鰻和公鰻分開,養殖前對親鰻池進行清洗消毒,然後每平方米投放20-25條親鰻。

3.養殖期間可投餵人工馴服的蠶蛹等動物餌料,並不時註入淡水,調節水質,保持水深在10-25cm。每周換水兩次,每次換水量1/3,保證長期微流水有利於刺激黃鱔性腺的正常發育。

4.目前用於人工繁殖的親鰻壹般是用發夾、鰻籠等工具從水庫、湖泊等水域捕撈的。由於黃鱔特殊的性反轉現象,可能很難完全區分雌雄。

二、產卵和孵化

1,誘導排卵

(1)水溫達到25-28℃後,給親鰻註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用於引產)。每條雌鰻的註射量壹般為400-500國際單位(IV),雄鰻的註射量可減半。壹般腹腔註射是最好的註射方式,不僅效果好,而且起效時間短。

(2)註射藥物後,按2∶1或3∶1的比例將雌親魚和雄親魚放入產卵池,壹般45-50小時後雌親魚可自行產卵(或擠出卵)。

(3)如要進行人工授精,應事先采集雌鰻的卵子(擠卵或剖腹取卵),然後解剖雄鰻取出其精液,再進行幹授精。

2.孵化管理

(1)卵的孵化溫度壹般為22-28℃。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孵化率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如果水溫在25℃左右,孵化壹般需要150小時(7-8天)左右,初孵鰻苗體長壹般為12。

(2)經過3-4天的孵化後,可將鰻苗放入育苗池進行培育。需要註意的是,孵化池和育苗池的水溫差不能超過3-5℃。

第三,育苗

1.將鰻鱺魚苗放入育苗池,待卵黃囊慢慢消失(7天左右)後,投餵枝角類、橈足類和壹些大型輪蟲等浮遊動物,再將煮熟的蛋黃和豆粕混合成糊狀後投餵,或將貽貝、蚯蚓和各種動物的血液、下腳料加工成糊狀,再撒入育苗池。

2.投餵頻率為4-6次/天,每日投餵量為鰻魚苗重量的2-5%。如果放養量為每平方米450-500條,入冬後可收獲20-40條標準鰻種。

第四,水質監管

1.鰻魚苗雖然抗汙水、耐缺氧、抗病能力強,但如果進行高密度的集約化養殖,還是要註意調節水質。壹般每周可註水1次,也可換沖洗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池水的1/3。

2.入夏後,可在育苗池中種植蘿蔔、蘑菇、茭白或茭白,為黃鱔遮陰。

3.育苗池中可放入適量的泥鰍苗,壹般每平方米可放30-50條,這樣不僅可以清理鰻魚吃剩的食物,還可以起到調節水質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避免鰻魚之間的纏繞。

五、鰻鱺疾病的防治

1.壹般來說,預防是預防鰻鱺疾病的主要方法。鰻魚苗入池前,可提前清洗消毒,同時用鹽水(濃度以3-4%為宜)沐浴2-5分鐘左右,可有效防止鰻魚苗生病。

2.養鰻魚苗容易發生的病壹般是水黴病。這種病的主要原因是鰻魚苗相互撕咬或被敵方生物攻擊,導致身上有傷口,然後傷口被水黴菌感染,從而發病。

3.鰻魚苗感染水黴菌後,體表通常會出現壹層白毛,俗稱?白發?還是?白錯?。發病後,鰻苗表現為急躁,食欲不振,患處肌肉腐爛,最後消瘦而死。如果卵被水黴菌感染,也會出現大量死亡。

4.處理水黴時,每立方米水可用鹽400g,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400g,然後將水倒入全池3天。

5.如果鰻卵被感染,可用孔雀石綠溶液(0.7ppm)浸泡10-15分鐘,連續使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