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說,煮餃子時,因為煮開後浮在水面上,所以好看,讓人想起壹輪明月掛在雲上。天上有明月,碗裏有餃子,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團圓吉祥。因此,吃湯圓表達了人們對家庭團聚的熱愛。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上海的湯圓已有70多年的歷史。舊時先用內壁有梭形紋的土制砂盆,再用堅硬的石榴木作“搗漿棍”磨漿。將炒好的幹豆,如花生、芝麻或黃豆放入沙盆中,將“香沙”幹磨成粉末。最後煮好的湯圓在“香沙”裏滾來滾去,於是黏糊糊的湯圓就裹上了香沙,故名“滾沙湯圓”。有的餐廳把它當成即食零食,想吃的是咬壹口餡料像流沙壹樣噴湧而出的新鮮感覺。
位於蘇州吳門米線店,以糯米粉和粳米粉為原料,裹以鮮肉、玫瑰豬油、豆瓣醬、芝麻、桂花豬油制成的餡料。餃子是甜的和鹹的,以其江南風味而聞名。五色餃子最暢銷,粉色、綠松石色、金色、乳白色、棕色的餃子口味各異。餡料可以隨意添加,如黑芝麻、奶油椰子、花生醬等。不過為了保證它的五色,基本用料還是很講究的。黃色的壹般是南瓜,紅色的是胡蘿蔔為主,綠色的是抹茶,橙色的需要加橙粉。
“施宇華湯圓”是壹種創新的潮式小吃,其構思非常奇特。在湯圓的糯米皮中加入可可粉,使得包好的湯圓呈現清晰的施宇華石紋,在制作方法上也繼承了“鴨媽媽麻花”的特點。用了四種湯圓,湯圓上標註了不同的餡料。壹嘗雨花石形狀的潮州湯圓,給人壹種回歸自然的感覺,領略到了石文化和飲食文化的最高境界,堪稱湯圓中的精品。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
做法不壹樣。簡單來說就是包餃子,搖元宵。湯圓是用熱水或冷水將生糯米粉揉成面團,再將各種餡心包膜放入其中,搓成圓形,皮光滑粘膩;元宵就是做壹個實心的餡料,切成小塊,蘸水,然後在盛滿生糯米粉的篩子上搖壹搖,邊搖邊灑些水,等到餡料全部卷成球狀,皮幹軟薄即可。
餃子餡的含水量高且柔軟;無餡的小籠包經常可以用來煮酒醅和各種甜湯;元宵餡要幹,不能太軟,太硬,太咬,否則不容易搖滾。湯圓餡可以是鹹的,也可以是甜的,但可以是素的。除了最傳統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等餡料外,市面上還有草莓、菠蘿、榴蓮等多種水果餡料,以及茉莉、玫瑰、桂花等多種花卉餡料,標榜粗糧的紫薯、南瓜、栗子,當然還有挑起“酸甜”民族沖突的梅菜。元宵比較簡單,比較甜。傳統點的是黑芝麻豆沙餡,漸漸的也有了很多新口味。
餃子的吃法不同,多為熟制和油炸;元宵大多是油炸或煮熟的。餃子煮熟需要的時間很短,大概3到5分鐘就能浮起來。煮出來的湯是清湯。煮元宵需要很長時間,往往超過10分鐘,煮出來的湯因為生糯米粉吸水而變得渾濁。
不同儲存的餃子可以冷凍,保質期長。速凍水餃全國各地都能買到,壹年四季都可以吃。南方的壹些地區會在春節、冬季至日和其他節氣吃湯圓。元宵過幾天或冷凍後容易開裂,保質期很短,所以通常只有北方能現場制作,當天銷售,更像是壹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