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法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消聚。
[用藥]柴胡疏肝理氣,白芍、山萸肉柔肝,枸杞、當歸養血以補肝,龍骨、牡蠣以鎮肝。白術、茯苓、雞內金實脾以防肝之傳,薄荷、煨姜助柴胡疏肝之力,梔子清肝火。
[主方]逍遙散加減:柴胡,白術,白芍,當歸,茯苓,薄荷,煨姜,枸杞,梔子,生龍骨,生牡蠣,山萸肉,雞內金。水煎服。本方疏肝而不用過多辛燥藥,而輔以較多養血柔肝之品,乃不忘消渴之陰虛根本也。
中藥處方
(1)犀角地黃湯加味
[主治]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陰虛陽亢,火傷目絡)。
[處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20克,赤白芍10克,丹皮8克,山梔10克,龍膽草5克,石決明20克(先煎),茅根15克,側柏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周為1個療程。
(2)丹梔逍遙丸
[主治]肝郁血虛,胸脅脹痛,煩躁潮熱,頰赤口幹,便秘溲赤,食欲不振以及月經不調等。
[處方]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薄荷、甘草。
[用法]口服,每次6~9丸,每日2次。
(3)開郁舒肝丸
[主治]肝胃失和引起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脅脅作痛或竄痛,喧氣呃逆,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等癥。
[處方]香附、山楂、茯苓、白術、陳皮、沈香、厚樸砂仁、枳殼、甘草、青皮、檳榔、烏藥、六神曲、元胡。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4)平安丸
[主治]氣郁傷肝,肝氣犯胃,脾胃不和引起的脘腹寒痛,食積痞滿,噯氣呃逆,飲食少進,寒疝偏墜及慢性肝炎、胃炎等。
[處方]木香、沈香、青皮、元胡、肉豆蔻、六神曲、丁香陳皮、茯苓、豆蔻仁、麥芽、母丁香、砂仁、枳實、草果仁、山楂檳榔。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5)柴胡疏肝丸
[主治]肝郁氣滯血淤引起的胸脅疼痛,寒熱往來,經前腹痛等。
[處方]柴胡、香附、陳皮、枳殼、川芎、芍藥、炙甘草。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6)舒肝止痛丸
[主治]肝胃不和,肝氣郁結引起的胸脅脹滿,嘔吐酸水,脘腹疼痛。
[處方]柴胡、當歸、白芍、赤芍、白術、薄荷、甘草生姜、香附、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木香、陳皮、半夏、黃芩、川芎、萊菔子。
[用法]口服,每次4~4.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7)舒肝調氣丸
[主治]胃脘疼痛。脅肋脹痛,惡心嘔吐,倒飽嘈雜,大便秘結等。
[處方]香附、枳實、厚樸、青皮、陳皮、沈香、厚樸花、郁金、延胡索、片姜黃、木香、五靈脂、豆蔻、萊菔子、莪術、郁李仁、牽牛子、龍膽草、白芍、牡丹皮、石草蒲。
[用法]口服,每次2~3丸,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8)平肝丸
[主治]肝氣郁結,肝胃不和所致兩脅脹痛,胃脘刺痛,周身竄痛,噯氣吞酸,頭暈耳鳴,下肢無力。
[處方]當歸、白芍、香附、乳香、玄參、生地黃、炒枳殼、炒白芥子、木香元胡、炒萊菔子、代赭石、黃芩、桔梗、陳皮、梔子、青皮、川芎、砂仁。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9)沈香化氣丸
[主治]用於肝胃氣滯引起的脘腹脹痛,胸膈痞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
[處方]沈香、木香、香附、廣藿香、陳皮、砂仁、莪術、六神曲、麥芽、甘草。
[用法]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或遵醫囑服用。
(10)調胃舒肝丸
[主治]肝脾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兩脅脹滿,噯氣吞酸,飲食無味,周身竄痛。
[處方]砂仁、厚樸、豆蔻仁、青皮、枳殼、陳皮、山楂、柴胡、郁金、香附木香、片姜黃、甘草。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11)越鞠丸
[主治]用於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氣郁積滯,噯氣吞酸。
[處方]香附、川芎、梔子、六神曲、蒼術。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12)舒肝平胃丸
[主治]肝郁胃弱引起的胸脅脹滿,倒飽嘈雜,嘔吐酸水,胃脘脹痛,食滯不消。
[處方]厚樸、陳皮、枳殼、法半夏、蒼術、甘草、焦檳榔、生姜、大棗。
[用法]口服,每次4.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13)舒肝和胃丸
[主治]食欲不振,呃逆吐酸,惡心嘔吐,胃脘疼痛。
[處方]香附、柴胡、烏藥、木香、陳皮、郁金、佛手廣藿香、白芍、白術、甘草、焦檳榔、萊菔子。
[用法]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